我觉着真差不多 油车市区走就算百公里8个油 现在国内油价92号差不多7.5元 这就百公里60块了 比起电车油车在保养上还得多花钱
不是一样这样吗 入关时 有个扫身份证和脸的程序
3.【饮食篇】
本人是个超级的foodie,对吃的热爱可能是活下去的一大原因LOL
下面我们从低中高三个方面总结下国内的目前餐饮状况
首先说低端:M记 KFC
全方位的涨价,国内物价飞涨,反映到低端连锁餐饮上就是疯狂涨价甚至翻倍
为了怀旧吃了大学时常去的M记,发现基本上以前一餐20左右的同样商品现在到了40-50
尤其震撼的是2只装的麦辣鸡翅(吃辣严重退化的我竟然觉得有点辣了),已经涨到了14.5。我清楚记得大学时是7元的……
品类方面, 国营化后的这两家也开始魔改各种菜单,比如以下神奇单品,你可能永远无法在美国找到:
同时,一些低端早餐连锁中的物价表现得非常亲民实惠,没去打卡沙县之类,想必也差不多:
BTW,国内茶饮行业感觉特别卷,喜茶的价格比起几年前已经腰斩减半,看来蜜雪冰城和瑞幸还是厉害LOL
中端:以高级商场内的餐厅为列,连锁或者本地品牌居多,人均在200-300之间,开始有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吊打大部分美国fine dining服务(if there’s any)如图
高端:基本需要预订的高级料理,大多有米其林星级或者本土的一些评定体系,人均在500-1000左右,从这里开始,服务吊打所有美国米其林……LOL
不是总结的总结:在美国被PUA太久,国内的中高端餐饮的水准之高,价格之低,让我等天天捶胸顿足 低端餐饮涨价明显,且多用料理包 (提供朋友的说法:人均300以下的餐厅很难不用到料理包)。总体来讲,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是国内口味比起几年前明显清淡许多,重油重盐已经不再是主导,可能因为健康饮食的观念觉醒?
天天在美国吃猪食的已经馋哭了
赞。照片拍得蛮好,看得好馋… 在美国真的被pua惯了,回国能回忆一下正常的服务应该是怎么样的
现在国内m记k记的正确打开方式是疯狂星期X/app优惠 ,而不是用正价买。当然确实优惠完以后也不便宜了。我清楚记得十年前,k记工作日午餐只要15rmb就能吃到汉堡加薯条加饮料
哈哈哈,对的,回去吃饭真的是挑花眼,不像在美国感觉天天受酷刑,垃圾服务口味还敢要20%小费
和我的记忆类似,M记几乎翻倍了和我出国前相比,侧面印证多发了多少货币
回来方便减肥减脂健身啊,各有好处,我在国内肯定瘦不下来的
大晚上的,馋哭了馋哭了
这鹅是啥?
大中华区KFC很多年前就开始产品线独立化了,嫩牛五方海外也没有
也没国营化 只是从百胜spin off了,毕竟百胜中国一家的营收就比其他地区加起来总和还高。。。。
麦记才是改姓国资
天鹅酥,一道广式点心,
这道做成黑色,然后里面是肉馅类似叉烧
也可以做榴莲馅儿的
你是对的,yum china 百胜没有大比例国资
但我记得是先于麦当劳很久开始玩花儿菜单,豆浆油条之类的
就是这样,美国餐厅那个烂,居然还要小费,去他娘的老子回国一次后再也不吃美国餐厅了
不要说什么中高端,国内低端餐饮都很不错。本人在山东就吃小区楼下老百姓吃的早餐铺子,什么肉火烧豆腐脑啥的,调味不要太好,每天5.5rmb吃的饱饱的·
我加上服务说的 这样对比更明显
人均300以下都是预制菜这个说法我也听说过,不过这个消费水平应该是一线城市的标准吧,小城市里应该土厨师还是主流?
纯消费享受 国内真心好 比美帝划算多了
是这样的,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并问了朋友
回复是,小城市现在低端基本做外卖,外卖一大重要特色是时效性,就算有小馆子愿意厨师慢慢做,但大量外卖单让他们不得不选择便宜均质且出餐快的料理包
我比较认同这个说法,考虑到国内外卖的规模
吃东西还是中国好吃,在美国出门不是汉堡包就是墨西哥炒饭
上海杭州早几年就很多网约车换成ev了,但乘坐体验下降了很多,那时候ev的舒适度和十几万的日系车还是没得比,而且电车加速刹车带来的晕眩感要比油车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