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UI/UX启蒙或入门读物

泥潭有没有做UI/UX方向的朋友想请教一下。如果想培养学生对UI/UX的兴趣,以后去科技公司做社畜,以前没有系统学过,有没有什么启蒙读物或者入门读物推荐呢?
另外想问下,现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此起彼伏,做这个方向的朋友觉得以后这个行业是否越来越少给人类的就业机会?

其实我觉得真正好的UI UX入门就是多体验生活 多思考蛋疼的点 多看论坛(看不一样的观点,个人的经历是非常有限的,观点会受制于个人经历,要避免 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个角度上推荐stage1st的卓明谷板块

倒不用刻意读啥,多思考然后多跟人聊,别假大空yy需求这些就吊打一众人了。

然后知识广一些的话很有好处,一般uiux类教科技最爱教看起来炫酷的arvr, 但是你有点建筑知识、计算机图形学、甚至nlp我也都觉得非常有用

顺便我不知道国内的工业设计类专业怎么搞的
现在为了学位不得不读美本的科技创意设计类专业,本来以为会天天给我灌屎吃
实际体验也基本上还是我上面的思路只是让你规范一点

入门的几个task:

用光加长曝光画画了解摄影基础
为一个运动饮料20min设计30个sketches
跟同学聊“昨天”的 事件&情绪分数地图,(问题定义一天里最坏的时刻 需求 设计解决方案 半产品化)
找不同类型的文字设计, 模仿一下,再重设计一下

4 个赞

我也借楼问一下大家aigc看到了哪些有意思的东西,有意思的创业公司

现阶段没觉得影响就业,反而在增加就业吧

Don’t Make Me Think, Revisited: A Common Sense Approach to Web Usability

2 个赞

https://www.amazon.com/Design-Everyday-Things-Revised-Expanded/dp/0465050654?nodl=1&dplnkId=ed4250e1-f410-48ee-a5a0-18d04403919b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2 个赞

让这个人追尾你,然后你讹他免费教你 :yaoming:

5 个赞

这需要什么启蒙,就是很细分的一类visual design工作罢了,网上到处都是教程,看太多也没用大多是吹水ppt,自己去看好的程式app是什么样的,去公司干几天活就知道了,很可能你以为是搞艺术,其实是去跑套路,人工智能会替代批量化生产的美工吧,可能会节约成本,会提升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但对于一个连具体需求都讲不清楚的老板ChatGPT也无能为力

1 个赞

今天在地里看到个帖子不错,转过来。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16041&page=1&extra=#pid18896418

最近很多人想要转行做UX,包括我身边很多人也在问我的一些从业经验和感受,鉴于关于UX的讨论帖不多,我来浅谈一下个人的从业感受。
对UX行业的误解
很多人对UX设计存在误解,认为做UX太轻松了,不用动脑没有技术含量,只需要动动手指画画图,然后就能拿高薪并指挥他人工作,轻松加愉快。有些人甚至认为学习UX就像学习使用Photoshop一样,只要能画出界面就行。
我身边也有活生生的例子,之前同事是个三流大学刚毕业的小孩,做了一段文员工作,觉得干UX活少钱多,特别瞧不起我们,还觉得做UX的都笨的要死,觉得自己随便一弄就可以秒杀了。我就本着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的原则,说那你去学吧,我支持你,然后笑着去报了UX的课,被老师批得哭着出来的。这还只是报了课,要找工作估计得脱层皮,真歪打正着进了厂那估计直接欲哭无泪了。
要说明的一点是UX设计是一门综合的学科,不仅仅涉及图形设计,还包括以下多个关键方面:
用户研究:了解用户需求、心理和行为,找到用户痛点和挑战,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期望。
项目沟通: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包括产品经理、工程师和其他团队成员合作,确保设计与业务目标一致。
调研与策略:深入研究市场、竞争对手和行业趋势,制定设计策略,确保产品的竞争力。
.
.–
而比较令人头疼的是这些经验并不是可以学到的,反而依赖大量做项目才能有所涉及。一般而言我认为UX设计师的日常是50%的绘图,30%的项目沟通和20%的调研与消化产品逻辑,而其中最后这30%和20%是最重要的,因为几乎没有公司只需要一个输入输出的UX机器,你的PM也没有完全了解你的设计并且和所有stakeholder沟通问题的义务,因此这个重担完全在你自己身上,如果你的项目沟通协作不好,那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UX设计师,图画得再好都没有用。
我从几个方面讲一下UX学习、就业和从业上的挑战:
-baidu 1point3acres
关于各种学校新开设的UX网课和学位
. 1point3acres.com
很多人看到Coursera上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bootcamp可以学,还有一些大学比如MICA、CalArts有专门的线上UI/UX项目,我也见到过有身边的朋友跟我说他拿到certificate了,就觉得自己已经完全精通UX了。这种观点我个人认为大错特错。-baidu 1point3acres
. From 1point 3acres bbs
先说明一点,我不是说这些bootcamp或者线上课程教的东西没有用。我自己在带公司之前招的高中intern的时候其实用的就是google的bootcamp做教材,因为这些课上教的一般都是最基础的UX设计流程,作为初学者是非常有用的。我自己短暂地回过学校做visiting faculty,也研究过很多学校的UX syllabus。但是总结这些课程也好学位也好,有一点是不得忽视的:那就是这些课的教学流程和任务流程其实相当地理想化。
大部分bootcamp在做的其实都无非是我上面所讲的小团队会使用的一套UX流程,即作为UX上的IC你要独立完成并解决各种任务,然后出设计、送去生产。实际上如果你是在一个公司的环境下,这种流程是不可行的。因为一般来讲哪怕是小公司,用的开发方法也是agile development,各团队的任务要分成多个initiative、epic和story完成,从而每周都会进行一个sprint,一个大的设计需求往往要拆分成多个部分和多个stage然后与工程团队分期完成,同时你也要和工程团队协作确保项目的顺利shipment。
因此,很多人上完bootcamp真正找到了工作会发现胜任不来或是压力巨大,因为感觉无法和产品进度接上,并且感觉很多功能还没来得及仔细讨论就要开始做了。而这些都是很常见的现象。且我发现其实真正读了HCI的学生质量虽说较bootcamp强,但也远达不到ready to work的标准。
广告

PlayUnmute
Loaded: 1.02%
Fullscreen
. ----
因为有个fun fact是卖课的不会告诉你的,很多大学开设的UX课程,老师很可能是graphic design出身而且没有实操过任何UX项目的执行。
.google и
就业方面,个人概述一下目前UX行业就业的情况. .и
UX的工作并不是遍地找,只能说不算少,但是相比CS和data的岗位要少很多,竞争也激烈很多,因为一般公司内设计比工程师的比例是一比五到一比十之间。举我自己帮公司招聘的例子来讲,我们是一个比较小的创业公司,但是招人的待遇是above average的,招人的时候一夜之间能收到几百份简历,其中绝大部分是跨专业的bootcamp出身,但是发面试邀约的只有总人数的5%左右,最终可能600份申请里面只要2个。这不是因为申请者质量高所以难以抉择,而是申请者质量普遍太差,导致根本一看就不行,放到团队里面属于你给他做training都要做半年的水平。而这发面试邀约的5%也并不能说十分出色,至少我自己看到过的、发过面试的设计师里面能达到我的标准的只有20%左右。普遍存在的是这几个问题:作品的visual质量太差,不符合现代UI/UX规范,作品集叙事太差,以及只做UI没有UX的思考。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自己只要做的比这些人出色就好了,但事实恰恰相反,因为每个公司每个HM判断的标准都不定,而且很多时候是recruiter先筛再送去HM看的,这一关比较要命,因为大多数recruiter并不懂设计,所以即使你的profile再优秀,在这一关死掉的可能性也很大;再其次因为大量低质量作品集的存在,recruiter可能看都不看一眼就把你筛掉了。因此大多时候投UX的岗位就像买彩票一样,你不知道你的简历和作品集会在哪关挂了,主观随意性非常之强,导致很多优秀的设计师会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与此同时,正是因为UX设计师要达到有生产力的标准的门槛十分之高,绝大多数好的UX岗位几乎都是3年以上经验起步,对junior级别而言岗位少之又少。
UX流程在团队中的应用. From 1point 3acres bbs
.–
不同规模、不同vision driven和不同文化的团队的UX职责不尽相同。小团队里,UX设计师经常需要做的是根据一个简单的prompt,与key stakeholder进行从头到尾的independent study,甚至往往包含部分PM的活,即从用户需求出发准确对用户画像、提炼用户痛点或设计challenge、提出解决方案、和stakeholders沟通商议优先级,再到之后的执行和QA等等。而一般大公司比较成熟的组里面,UX设计师的职责就会更加细分,比如有的人会被专精派去做UX research,一般development cycle的post-shipment和discovery阶段的调研和跟踪回访;有的人会被派去做design system和QA,这些会要求设计师有足够的系统设计和验证能力、细节交互知识,以及足够的前端常识,否则这些偏底层和架构的设计是无法胜任的,而且和工程师沟通的时候也会面临不小的障碍,因为你不知道哪些东西能做哪些东西不能做;也有的人会被派去做单独的feature,和PM紧密合作讨论产品需求,并且一并参与PM对你自己负责ownership的项目的跟踪。而这些细分的任务和流程相比做粗颗粒度的UX而言(即从头到尾conduct research、做流程、出mockup)并不简单,因为往往越细的任务metrics越精准越严格。
综上两点,做一个优秀的UX考验的不光是绘图的能力,而是以下多个缺一不可的能力:
调研相关:理解业务逻辑、明确用户心理、寻找用户痛点和challenge、敲定功能优先级、向所有stakeholder汇报讨论并pitch你自己的项目的能力
设计相关:足够的交互和设计公式储备、大量的产品浏览量、对全局和设计系统的把控和掌握、对基础设计规范的认识(比如什么样的设计能用,什么样的设计不能用,以及大量基本的UI设计常识),最次才是生产高质量、好看的UI。
团队协作相关:优秀的沟通能力,不然你没办法和别人pitch你的设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拖鞋或者坚持,而且极容易缠上职场矛盾;对项目管理和团队workflow的认识和把控,不然你的项目会跟丢,而且会被甩锅;以及足够的风险规避能力,即划清职场界限,知道什么时候该担责什么时候不该担责,以及怎么样做设计不会出麻烦、不会被找茬。. 1point 3 acres
. From 1point 3acres bbs
最后一点,讲一下UX设计和Graphic Design的关系,以及学设计为什么可以帮助你的UX提升. Χ
私以为大部分非科班出身的UX设计师缺乏的是视觉设计基础,包括配色、构成、字体等等学科的知识。这一点其实通过观察很多人的设计是可以得出来这个结论的,要么是颜色不对,要么是留白不够,要么是字体、字号用的根本不对。而这些学科恰恰是最难的,哪怕是平面设计专业出身的学生,在这些学科上的学习都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成本,且判断标准非常感性,只有大概的评判思路,而缺乏了这一能力对UX设计师的提升之路是非常致命的。
.
. ----
如果看完了这些,你还想成为UX专业人士,那么是个人给你的几条建议:
不要拘泥于画图,只去临摹好的UI作品不是UX设计的全部,大量的竞品调研和在日常使用各类产品的时候对交互和设计的留心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些会积攒成你将来做设计时候主要的灵感来源,能帮助你快速做出草稿。
大多数bootcamp的东西可以学,而且会是你将来从业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但是仅有这些知识只能做一个独立于workflow之外的设计师。有机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多参与一些hackathon,尝试在一个团队的架构和语境下做设计和执行,了解垂直领域上的设计职能细分,并在实践上去了解一些项目管理和产品管理的知识。
个人对学习UX的建议:1课时的UX搭配1课时的平面设计,包含字体、色彩、平面构成等多个维度的研究。学会这些会让你的设计如虎添翼。 文笔不佳,写得很乱,资历尚浅,抛砖引玉一下,如果有补充欢迎在评论添加。
如果你是UX专业的学生,那么把握住internship的机会相当重要,因为在这之后你想要拿到junior或者growth的岗位就会难上加难了。把握住每次校招的机会,和大厂的university relations的猎头持续联系,拿到internship就明确问有没有return的HC并且明确问你老板的metrics是什么,没有HC就尽早沟通转组。但凡拿到return offer,你就可以少走大量的弯路。 在startup或者小团队工作不丢人,而且是通向更好的岗位和公司的硬跳板。
如果团队较小、职能灵活,多去学多去承担各种各样的职能,尝试和各个团队和关键的stakeholders团队一起建立稳定的工作流程和建立有效的OKR,这是把你从学校和bootcamp学来的设计流程带入工作的最好机会。在此期间,记得一定要学对engineering的handoff,非常重要。
作品集是硬通货,cover letter也重要,学位虽然重要但不是很多公司招聘的指标。至于怎么优化作品集,看下面的三条
个人建议优先优化作品集叙事,用较短的篇幅详细地叙述你的设计思维,越短越好,大多场景一段话即可,哪怕使用一些图或者infograph来说明思路也比一大段小作文好。其次是仔细了解和临摹各种优秀的UI案例,并且多做competitive research,具体方法可以这样:下载一个你想调研的、觉得用户体验友好的app,然后一个流程上的每个屏都截下来,连线,临摹,然后把每个组件都拆出来,看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哪里你觉得不好。这样做差不多70个不同品类的flow就会有质的提升。
不要尝试过多地去做redesign类的和冷门品类的项目,比如我经常见到有人去做某某某app的redesign,这个问题在这里:很多人调研的app除非是craigslist这样完全没有设计的东西,基本上各项功能和设计都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了,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你去吹毛求疵,会发现可能很多地方根本没有办法找到该improve的地方,如果硬找的话可能会越improve质量越差,如果是让HM看到之后大概率会皱皱眉头,而且对你最后项目的OKR的结果不利,因为HM也知道这样的设计不可能产生积极的outcome,会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冷门品类的项目,比如有些人会去做星座app或者一些很抽象很artsy的app,不是说不行,但是这样的话对求职很不利,因为公司都是想找和自己行业有有关经验的设计师,比如你去投doordash结果做了一个非常抽象的项目,讲的是怎么给一个树设计一个app让他们融入人类社会,HM看到顶多会觉得你很creative,很有想法,但是这不会太符合他们想找的人的样子。相比之下如果跟你一起投简历的还有一个applicant做了一个很细致的doordash竞品调研或者一个e-commerce的delivery project,HM大概率会选后者。
综合第8条,不难看出UX这一行看的不是你的创意,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所有设计都是这样,因此现在很多声音呼吁设计归入理工科而不是艺术科。如果你一开始对自己的定位就是错的,后面会错的越来越离谱。我不是没见过那种自以为是艺术家,然后到组里面做的东西错得离谱还大发雷霆说没有尊重他的创意的。借我大学老师的话说:设计师不是艺术家,设计师是解决问题的。其实你去wikipedia上找设计师的定义会发现也根本不包含designer这一条。
UX这一行只要你不是像素级copy别人的东西,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就不用怕抄袭这一说。因为好的experience是值得借鉴的,因为人感觉舒服的操作方式是有限的,就像公式一样,不能说你高考的时候做压轴题,隔壁用的正常方法,你瞄了一眼看不行,说我就要推陈出新,不能用一个解题思路不然就是抄袭了,结果你上来就直接洛必达,问题是你连洛必达是啥都不知道,还洛不出来,这能行吗?
. ----
文笔不佳,写得特别乱,抛砖引玉丢人现眼一下,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欢迎补充。

我这两天觉得很有用的一个入门task是盲画
就是不看纸
只观察物体 笔尖不离开纸一直画
这个过程很奇妙,反正提升了我的观察力以及手控制component比例和距离的能力

有graphic基础完全可以自学或直接去找这个职位的工(当然现在不一定就找得到)

这是很多年前网飞出的一部老少皆宜的design纪录片

如果真要说启蒙入门,去看graphic design好了

多谢:pray:
听起来像是一个绘画练习。
现在设计师用电子工具画图比较多吧,不过直接上手photoshop可能操之过急。不太懂

同意,再补充一点,我觉得是细心观察

我和LD都学Graphic Design的 她是doublemajor 我是minor,虽然最后没有把它当主业但是经常会一起讨论什么东西是bad design

之前在学校里经常被讲the bad the good and the ugly,我觉得follow这个开始观察周围的设计是一个好的starting point

比如说有些颜色的使用会让人产生误解(Stop用绿色),有些网站的交互会让人感觉很顺畅,有些内容organize的好或者不好(比如target用手机搜一个商品需要点进去才能看到商品在店里的具体位置,其实完全可以放在搜索结果页),大街上路牌安装的合理性,有没有正确引导人们,再到配色,灯光应用(walmart看起来很low的原因我觉得有一半是地面/灯光过冷过暗,target用暖色灯光地面就好很多,可能村里walmart比较旧,仅个人意见),海报设计(主次分明很重要),等等等等,这都是很好的观察点,有了这些理解再慢慢开始学设计,UIUX感觉挺吃审美的

3 个赞

很有道理,多谢:pray:分享。
从专业角度来看,区分好的设计与糟糕的设计有没有系统的办法?楼主没有念过,很多时候只是依靠直觉

刚投完CHI推荐两本教科书,
Norman的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Shneiderman的Designing the user interface
这两位可以算是HCI领域的创始人了。两本书都写得很好,其中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会更基础一些。

你能给直觉找到道理就可以了,很多时候网上冲浪就发现有这样的直觉的不止你一个
然后反向思考下对方sb设计是真的sb还是也许有你没顾虑到的角度就行

1 个赞

没有特别系统的方法,一个好的设计也可能是坏设计,但是layout确实有一些书可以借鉴,多看别人的设计

1 个赞

好像還沒人提到這個Google certification :full_moon_with_face:

原来谷歌还有线上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