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命案新闻

卷娃还是去波屯吧?湾区乡下未够班啊

我现在算是看明白了,以1990年代的高校教育水平读了重本并没有什么卵用,反倒是呆在大城市接触信息多点有用一些,事实上那个年代小城大学生远不如大城市城中村思维活跃的农民搞钱搞得快,而且那个年代大学生往往循规蹈矩谨慎行事,在那个年代很难挣大钱,往往也就是有几万块退休金好一点。不少人悲叹自己人生不幸来源于自己是家里第一代大学生,事实上第二代大学生也没有卵用 :yaoming:

3 个赞

:troll:其实第三代也没啥“用”。但无用之用还是挺多的

1 个赞

是有道理的,那个年代赚钱根本不需要学历,搞钱机会太多了。

不过重本也是有用的,适合走体制,比如那个年代都是可以留校读研究生任教的,现在也是一个重本教授了。或者就去当官,那个年代都是可以分配回去做干部的,而且重本基本都可以被重点培养,会来事的升得很快的。

大当年有学历的都去体制内了,大城市体制内还是能享受到市场平均收益的

小城市并不能

所以留小城市高材生真不如大城市城中村农民搞钱快

第三代可是少之又少
比如高晓松是可以躺赢的

是的,你是懂的 ( 太精准了

其实我爸当年可以留校读硕士的,只是他选择回来了。我觉得以他的性格就适合做个高校教师教教书,当年就是年份到了就直接副教授,而且都是有编制的,多舒服

小地方体制内也有好处,就是高材生不多,学历高的会重点培养。我舅舅是0几年的985毕业生,没有背景,体制内干了没几年就到处级了,属于是很快了

回nga发帖不好吗,何必出来丢人现眼?

啥丢人现眼,这种类似的事情国内不要太多?也就是美国其他地方不拼爹妈,没这种事。

不是说了双方出的差不多。

可以做个小实验,问问自己和身边的人,结婚能给自身带来什么

我感觉大多数人的回答,爱情不是排第一的

某种情况下,婚姻确实是爱情的坟墓。

当然每个人对爱情的定义不一样。

不是所以你爸为啥最后没做大官

我记得我最开始看有人写的qc35(降噪耳机)测评,大概就是说中年男人回家在车库带着降噪耳机的几分钟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
当时光是读那段话就觉得很窒息了…真的没办法想象没有分享欲的中年生活。

其实很奇怪我知道的很多爸妈辈的故事都是女强男弱,这种情况下男的没有话语权。话语权的丧失在上述车库“逃离”场景中更是雪上加霜。
可这样的组合都能一直维护看起来很和睦的家庭,后续甚至也有出现看起来是“运气”决定的男女强弱地位的互换。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接受这就是婚姻最理想的组成形式之一。

5 个赞

男的官二代公子哥,家里有头有脸的。女的家里东北普通职工家庭,美签没有,开庭都过不来。
两人也就学术背景差不多,家庭背景天上地下,门不当户不对。

结婚是生意,门当户对才能长久

门不当户不对不代表一方就少出啊。
真的互相尊重肯定会照顾对方,适当维护“平等”的心态的。 没人愿意当挂件的…

之前都是米三,不代表接受不了马路牙子大排档啊。。 只要忍耐范围有交集,就还是可以平等啊……

A可以40万到500万, B可以20万到100万。
那选80万的两个人就是可以平等。

那女的会不会是被小仙女荼毒太多,所以不懂忍让被打南拳 :yaoming:

想知道hfp的老婆是啥背景

笑死他性格,做事,情商都不行,去了体制的话估计就是一辈子的科长水平了。他当年就是读书很努力才考上重点大学,走出山村,但是不会做事的话上限还是太低了

那个年代情商低还是可以做大官的吧
毕竟别人都是小学文化就你爹是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