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对于想回国的人来说,版本答案是不是读个top50美本然后去英国G5直博,运气好25岁之前就Dr了。然后回国进体制内顶着qs前20的title体面开混。
在这个增量放缓的时代,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体面躺平似乎是一个最优解决方案。既然没法提高躺平高度(出身达官显贵家庭/卷进hymps拿教职或大包),那速通一个高排名水博然后提升躺平长度是不是更合理?
就是没落了,穷+人混,欧洲肯定是没法和中美比的。可能别的不怎么变革的领域他们还能吃老本,CS这种日新月异的学科,钱和人跟不上很快就落伍了
美国一个大funding经常给到上百万美元,香港也有千万港币的funding,国内不知道,但是感觉他们很有钱(以及他们养学生非常便宜)。然后这些地方的学术界几乎是没有休息的,我不知道欧洲拿什么和中美比
不过发paper这件事情也比较bias,国内很多地方就是纯灌水,并且他们人多,可以来回灌很多很多出来,AI那边这种现象很严重,system的我甚至都知道一些中国faculty这样搞
以上学校风评严重被害
英国虽然ap工资低,但是到了professor就上不封顶了,在欧洲除了瑞士,工资算是很高了
nope,这样你花了大量的金钱,回国还没有靠山需要自己奋斗,如果自己没拿到帽子,就等着被搞吧
如果是cs的话,现在的版本答案是清北本科,留校读phd,出来做postdoc,回去跟着大腿混。现在清北人很多都不喜欢出来读phd了,因为他们在国内读的话等于说就是有山头了,回去有人罩。上交浙大也有这样的趋势。毕竟国内还是更看圈子
好奇 average full professor cs能拿多钱?美国平均得接近20了吧
国内就是圈子 period 顶会不顶会关系不大。劳动力基本免费 美国相反 要先解决劳动力问题。。
这就不清楚了,似乎我是真的没认识有去英国做faculty的。之前有一个合作者是去了爱丁堡做了六年faculty然后来美国工业界了,也不知道为啥
我修改了一下,侧重点放在躺平而不是继续卷,卷的话谁都知道只有中美在赛道上。我说的后续职业规划更像毕业进央企之类(很多央企招海博不需要考试),一线城市户口+体面工作+wlb开混
噢看来我误解了你的意思,我还以为你要说回国做faculty
进体制我就不是很清楚了,但是这玩意肯定是越来越难的,以及国内的政府承诺的待遇到底能不能给到就不太清楚了。。。
不过你这个top50美本的选项有点问题啊,国内只看qs,美本这种又贵排名又低,要冲qs肯定是英新港澳
英国也可以pay出20w的
要交多少税,英国是不是税比其他欧洲国家少一些啊。其实加拿大的某些full prof也能pay出20w,但是税就砍了一半了
清北本这个前置条件已经刷掉太多人了,而且现在寒门难出贵子,这些清北选手和达官显贵家庭重合度不低,咱还是讨论普通人吧
没在英联邦读过书不太清楚含金量,如果要冲Oxbridge这种,美本top30和英新港澳的top校哪个更有优势?
你这前后矛盾也太多了吧
“寒门”读不了清北本但是能读海本是吧 不过我当时说的清北本的时候是以为你说如果要回国做faculty的最优解是什么。你要是说躺的话清北本确实不是必要的,不过清北本也很容易混就是了,留校读个MS/PhD,也可以随便混
你不是想混吗,为什么又care含金量去了 国内很看本科的,你需要本科QS排名就高,才更有竞争力
我在香港也给黑了
约会约过一些港大中大的
就没听过我学校
然后尴吹自己同学oxbridge硕士
好歹我也是个藤本但md没听过
过年听亲戚吹自己孩子什么牛逼大学
然后我那家就是某家加拿大名校的高仿
ps这边升学顾问基本上主流市场都是英本
可以刷到durham st andrews ucl warwick基本上不愁没生意
反而美国只有很小很小的客群有兴趣
我读书那个年代这几家英本就分数够大部分科目随便进
最近还想过几年移民的时候读个master
看到这个市场都不知道读啥好了
到时候想freelance做过升学顾问还要英国牌匾
能读海本的人,显然比能读清北本的人多几个数量级,他们和清北对比就是普通人。这么理解就不会觉得前后矛盾,最多就是寒门这词在全面小康的时代有点不妥。
混的不是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吗,读书时候就开混的人,自然也不会思考什么长远规划吧。我比较好奇的是美本在国际上认可度更是否高,或者说是否更有可能在grad阶段冲到Oxbridge ETH之类的学校,这样进可卷,退可混
哎呀实在猜不到哪个学校
不是一套体系,很难建立起有效认知。你举几个美本申美国phd全聚德但是Oxbridge抢着要的例子就好了
布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