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么多中美对比的帖子 其实最佳方案是...

我的确没请过,前任房东请来的老墨女的确是一个人,价格也是准确的,50一次。当然他房子不大,一千多尺。

疫情前各老钟论坛的fire标准好像是5-6M左右,这两年似乎也是通货膨胀了

诚心问:香港有啥行业还在发展招人。我也有香港卡(互联网软件方向),但是似乎没啥对应的岗位和发展。

人家说了,fire之后还要请几个保姆几个司机,那才算fire :yaoming:

不如回国 :yaoming:

其实拿美刀去加拿大生活质量已经提高很多了

:melting_face: :clown_face: :smiling_face_with_tear:

其实把 :cn: 平替到 :jp: :thailand: :malaysia: 或者 :poland: :estonia: :latvia: :romania: :bulgaria: 甚至更小众一些的国家,结论都是差不多的 :joy:

:thinking: 但是在美国的工资和其他投资类收入的增长是否抵消甚至盖过了通胀的侵蚀?

绝对最优解,赚着高人工成本的钱再剥削低人工成本的便利。只要地缘政治不发生大规模风险,攒够1米都可以躺平 :yaoming:

:cry:

那就得看具体research的是什么了 我们做理论的我导师五六七八月都不知道在哪云游:sweat_smile:虽然我知道他主要也是在工作但至少地点没什么限制

其实我最近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了

启发我思考这个问题的事情是家里长辈年纪上来之后,有各种需要日常注意的疾病,父母在国内还算可以照应,这个时候我在美国只能打几个视频电话,确实有一种愧疚和无力感,尤其是我小时候父母工作忙,还是有很多时间和长辈一起度过的

再从这一点想更远的话,如果等到我们人到中年,和partner都是独生子女,假设父母习惯了国内的生活并不想来美国养老,双方父母四位都在国内,到时候恐怕也会面对类似的困境

1 个赞

正确的,问题是大部分ng根本还是大学生思维,租一个小卧室每天躺在公司短期看也是真的快乐 :yaoming: 在这种话题上肯定也是无脑吹留美

假设真的能在美国,在40-50岁完全自由,像主楼说的那样钱存美国+人回国内消费,又或者在美有公司自己可以远程在国内处理,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一定程度上被缓解,半年来半年去,无非就是税务问题稍微麻烦一点

只是比较现实的问题是,人生际遇不可一概而论,走一步看一步,大部分人最终还是需要依赖拉磨收入的 :cry:要卷卷不动,当然说不定卷也没用;要躺躺不平,总还是想趁年轻做点什么,未来有能力给爱的人更多更好的选择

闲的时候刷一刷以中年华人为主的论坛,养老问题从来都没有最佳解,可见无论过的好还是不好,大部分第一代移民总归也是这么过来了,想想还是有点唏嘘

1 个赞

所以这边人特别喜欢问“你打算花多少钱买车(及售后服务)”,我就觉得好笑……

我能拿出1w/5w富余的钱来,但假如明明可以砍到8k/4w的车,我就一定要把预算内剩下的这些钱花完(送给你)吗?

如果真的很關心家人和自己的身體健康,
在國内,你要學習很多很多的物料以及生產等過程…才能避大坑,小坑那是沒法避開的,總有踩進去的…
會覺得誇張嘛?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