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些和水钻没啥关系呀?
我去,doubletree吃这么好!
话说找到2017年的博文,记录了当时 5,000分每晚的希尔顿酒店分布
住過5000分的新開業的:
和
現在沒有人做這種列表了嗎?

現在沒有人做這種列表了嗎?
希尔顿动态化后就没有了,只有我一人满世界在找/记录/在乎希尔顿的低价 deal
期待阿老師的表。中國還有嗎?
中国太大了,我这边没有办法总结。可以去隔壁飞客论坛看看有没有总结的。
我在南京五季的早餐吃到了当场现包的锅贴和饺子,饺子也罢了,那个锅贴真是好吃的热泪盈眶
好飘逸的秀发
留了一年半的头发
我上次住wa 北京wa真的挺舒服的 吃的也好房间能看到故宫
我记得当年1万还是1万5我住过
属实不错
门口就是地铁口
还有摆摊卖桑葚的小贩 很甜
不吹不黑,T3的国航贵宾室PPS天花板,还有现做的炸酱面,味道很正。

国内读博真的是除了干活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啊
seriously? 我在国内读书的时候比这边大农村丰富多彩太多。。。
那看你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吧。 我听他们聊天平时除了约饭就什么都没有了。 然后他们清北附近的商圈和酒吧有人还跑去那里公众讲组会,听的我汗毛都竖起来了。还有一些课题组就把组会排到周五晚上甚至是周末,目的是什么显而易见吧。 更别提还有一些打卡制,早上九点前得打卡然后中午晚上还得打卡不然要扣工资。 (后面一些都是我听到的个例不是全部)
我也在北美农村/小镇啊,四季都能去岩馆攀岩,每天早上能去gym而且比我这两天去的国内商业gym强不少。 另外周末什么的开车不到20分钟就能探索一些公园,再开远一点能去一些州立或者国家公园。 然后在Midwest这里冬季还能去滑雪,seasonal pass相对于生活费和工资来说远比国内便宜(别跟我杠,你杠你就赢。 我朋友北大读phd一个月工资不到4000rmb/月,北京周边的滑雪场seasonal pass在我印象里2000rmb起步。 我在Midwest这边seasonal pass我看到的都是300-400$ 并且如果在雪季之前买会更便宜)。 然后再就是看演唱会,我在IN一个小镇去一趟芝加哥或者Indy开车2-3个小时就行然后看完演唱会还能开回来;一般演唱会我买的门票都是50-150$相对于我每个月的生活消费我完全承担得起;一些小众的乐团或者乐队在酒吧表演的话20$也能看到。 这些相对于我在美国每个月的房租和工资都是小于10%的支出;国内你看一场演唱会门票我看到都是800RMB起步然后周边的酒店什么一定会涨到很夸张的价格,你对于一个月4000rmb工资在读phd真的是太高的消费了…… 反正综合而言我感觉我在美国的小镇生活比我同学在北大或者厦大的生活丰富多了。 我人生的第一场演唱会就是在北美看的Ed Sheeran…… 我好多人生第一次都是在北美体验到的。 在国内就是个小镇做题家呆在宿舍里玩网游没有什么别的生活内容
我觉得国内吃饭什么的是很容易,餐饮行业太卷了。 好多新的店新的菜系都出来了。 但是我慢慢地已经没那么喜欢约饭了…… 就是感觉:哪有那么多饭能吃。
对,我以前从OTA订的时候也每人给了个热的cookie
喜欢户外演唱会这些的话确实美国很不错,如果喜欢城市里吃吃喝喝啥的话我感觉还是国内丰富些。
而且你提到是北大,海淀那地方确实没上海有意思。
高中时候去Portland什么都不记得就记得前台有个cookie box里面可以随便拿

如果喜欢城市里吃吃喝喝啥的话我感觉还是国内丰富些。
这个我也喜欢,但是为了这些吃吃喝喝牺牲一些别的方面追求那我是极度不愿意的。 比如很多城市停车是真的难,我一个国内不开车的人看着路边三个lane最右边的一条直接被私家车占着就一下子火气上来了,真的非常影响交通。 然后路上开车的变道转向什么的直接不开转向灯,起步不开左转向灯,堵车的时候故意变道插车等等。 然后其他就是,周五晚上或者周末开组会 老实说我觉得这些朋友可比我平时努力多了,但是我并不觉得我能力或者水平比他们差一截…
你要在New York, New York开过车就会觉得在国内(包括北京上海)开车,停车也没啥难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