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给大哥点个赞
中大的名额在外省也不是随便给啊
当地大学当然是优先本地学生啊
我可没说随便去哦
分数不够中大但是
这个搞得好像广东特色一样 全国都一样啊 每年都有大小年 你在美国申请大学也不一样?
这让我想起来我高三的时候,有人来学校偷自行车,结果当时刚好考上大学的师兄师姐们来我们学校卖笔记,于是就被有闲的师兄师姐们按着一顿打,然后扭送到公安局了。
广东某工业大学也发生了一次偷自行车,也是被学生打到不敢看(逃
985那么多,一个人给中大的3%名额就好了,不算多吧,加起来就有中大华工的一半了。这也能叫随便给,那我就不知道什么叫随便了。
华工可是每年都至少有一半招生必须是外省的。
呵呵,敢不敢看分数线,敢不敢看考生人口?华工在有些地方分数都没一本高。再说了,广东考生占了差不多8%,华工就给了一半以上的名额出去,比起交大复旦施舍的那一点点那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跟复旦看齐的话,华工100%招本地学生都不够照顾本地生源呢。
虽然打人不对,但是偷东西被抓,还想人客客气气跟人讲道理?不可能的。刚才的大哥做出了选择,偷了东西,被毙和被打的风险之间宁愿被毙。
中山大学广东文科投档线为605分,理科投档线为629分,对应省内排名第8426
普通类本科一批,中山大学2020年在江苏招生录取已经结束,文科录取最低分为396分,对应省内排名第760名,理科录取最低分为399分,对应省内排名4432分
心疼长三角三秒钟
就不说江苏考生只有广东的一半了,然而南京大学在广东可是675,彼此彼此,说不定还要甘拜下风。要不要比比隔壁省浙大?嫌浙大太高档的话,长三角还有上海呢,拉下来一起比比?
985录取比例倒数第二可不是逗你玩的(逃
然而浙江占有广东不到一半考生就能招五六千人,这不仅不能代表浙大不照顾本省,只代表浙江人高考卷,5000多名都能考那么多分。
我感觉你挑数据的角度还是挺有一手的啊,不愧是做学术的人,我还要学习一下(逃
5,6千人?明明是全省排名而已 大学扩招也没有那么厉害
好了没有东西说就开始说我了。。
这才是我 肯定没有你轮子哥厉害的 我高考华工都不敢报名
我可是在表扬你啊,再说了浙江五千多名上浙大,这可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浙大比起中大还是要牛逼很多,然而广东考生比浙江多出不止一倍,广东去中大也只能九千多(这还是跟华工共享的名次)。拿浙大来比中大只能证明你自己的论点无效。
显然结论只能是,在广东上中大,要比浙江上比中大牛逼的多的浙大难多了。
不管你怎么挑,你都不可能找到一个985录取率比广东更低的省份了,河南偶尔还能赢一把倒数第一。
中大北京日常就招30-40人
复旦好歹招70-80呢
北京考上0.9%就能上清华北大,广东0.9%就是中大华工了。果然都是本省top2(逃
请这位同志赶紧到教育部上班。
现在绝大多数地方都已经平行志愿了,而且是考后知分填志愿,这期间头部的学校招生老师也会拿到分数排名等数据来找你签约,基本上现在录取就是按照分数/排名排排坐吃果果。极意外的情况才会造成头部学校断档(差的学校比较多,因为大家都不爱去)。现在最刺激的是内蒙的招录,实时动态自主投档,跟买股票似的
看了一下,太牛了。下面遇到的这个“高分考生替低分考生占座”问题,完全可以作为码工的系统设计题来问。
http://www.kalom-led.com/jiaoyu/2021030149641.html
不过,凡是竞争型资源存在的地方,一定会衍生出很多新对策。在内蒙古,很多中学和考生就迅速地发现了新系统中的“漏洞”,并迅速地找到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做法。
比如,“让高分考生替低分考生占座”。在当地,这一做法往往是由中学来统一组织实施的。
实际上,2008年新系统全面投入运行的第一年,内蒙古考试中心就发现,很多高分考生填报了比自己低一档甚至更低分数档的学校。比如原本分数绝对可以上北大清华的考生,选了北理工或者往年分数更低的学校,这样的考生往往来自同一所中学;同时,另有一些来自同一所中学、但考分明显偏低的学生“不符合逻辑地”和同校的高分生填报了同一档次的学校。志愿填报系统显示,他们的排名已经超过了录取人数,在常规情况下不可能被录取,但这些低分学生并不修改志愿。
这类情况的出现,客观上导致那些原本打算填报这类学校,并且分数也合适的学生无法排入被录取的名单,不得不另外修改志愿。而到了志愿填报系统临近截止时间的前两三分钟,更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超高分的学生迅速从低分志愿学校撤走,去了和他们分数匹配的学校,低分学生的排名则迅速提升。
“信息中心发现,在截止填报志愿的最后两三分钟,整个系统里的考生排名迅速地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中学在组织自己的高分考生为低分考生占座。”
为杜绝“占座”情况的发生,从2009年开始,内蒙古招生考试部门又改进了志愿填报方式,实施分段分时填报志愿。即考生640分以上的考生截止时间是下午1点,610分以上的截止时间是下午2点,580分是下午3点,“让不同的分数段在不同的时间截止,这样就解决了占座的问题”。
但当所有这些信息开放之时,当地又迅速衍生出了一个新的产业——卖数据卡。所有的信息都能够成为赚钱的工具,因此也都能够成为“商品”。过去两年,当地发现有人下载了整个志愿填报的数据卡,然后卖给考生。虽然现在每年在高考填报志愿结束后,都会关闭系统,但是对于考生和中学来说,他们早就看到了这些信息,因此买卖数据卡的市场其实并不会太大。
韩荣飞自己原本就是主管信息,因此,他更看重从技术上解决原本的招生录取系统的弊端。
“任何新制度出来时都会有一个完善期。”韩荣飞坦言,直到目前,这套系统仍有一些不完善之处,这些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比如,今年新出现的软件外挂填报志愿现象。当地考生使用了外挂软件后,软件错误地把考生归入自主招生这一档,导致学生信息错误,填报的志愿不得不作废。“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是系统的缺陷。但是在我们看来,考生非法使用外挂软件,这属于考生违规,应该自己承担后果。”
广东贫富差距太大了 很多省份也一样 要关注到每个市到底有多少人有机会考得上才行 基本就是沿海的几个城市抢所有省内的生源 而内陆城市的大多数考生根本不会有什么机会 强行掰自己的省份更难真没什么意思
我觉得高考知分报志愿之后就好了很多了 以前我们都是靠猜的所以才会有大小年这种说法 以及轮子哥说的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