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为我已经进入 maintenance mode 了……
虽然被夸奖我是有开心啦。不过认真说,泥潭普世意义上的可爱顶点,目前我觉得是pqz256老师。
不普世的亦有许多。甚至在我看来可爱力可以超越p老师。但毕竟不普世,我不好说。
不重要,打镲嘛就。
对面包体我主打随便看看。但是enfp的结果还是比较稳定的,除了有一次自我怀疑的时候做出了infp。
一直不知道,MBTI是自己真正的性格,还是自我认定的性格,抑或是自己希望自己具有的性格。
能意识到这三者可能并不一致就已经是一大步了
我的白月光应该和你一样难过过
对不起
如果你愿意用行动去执行或者哪怕尽量贴近自己的意志,就不会有这种问题。
被甩的因为不甘/意外/落差经常一记许多年
甩人的早就接受了自己厌倦没两天就翻篇了
快去找36颗傀儡虫吧
不管是甩人还是被甩,如果是真心付出过的感情都不会是轻飘飘的事。只是午夜梦回的时候,“要不要承认自己可能做错了选择”和“纠结自己为什么没有被选择”的区别而已。执念放下也都一样。
对某些人来说,可能被甩的情况道德负担以及遗憾可能性还小一些。
的主体性会更容易受伤一些吗
或者说,“没有被选择”是一种有害的描述方式?
也不见得。人活一辈子,不过是活几个瞬间。七八年下来,如果只有各种重复和琐碎,昨天做过什么都不一定记得。但有时候就是不能说不用心或者没有付出过。
白话讲,岁月是把杀猪刀,常处常新的恩爱并不容易。是技术活。
厌倦积累到一定程度,生命都可以是轻飘飘的,何况感情。
人的感情是真的很复杂很复杂。大家都是非常复杂的组合,我觉得能天真在成人世界里其实是非常好又罕见的品质。
其实有羁绊,会想着没有啥问题的。我会记得之前的人,虽然已经连长啥样都记不清了,但是我依然会经常想起来。我觉得这些都问题不大的。开心就好,能move on 就早点move on
我可以理解你说的那种让人疲倦乃至麻木的重复琐碎感。本质上是对生活失去观察,对时间失去实感,乃至到了对生命也觉得,似乎也没什么不可以放弃的。那么这种时候,放弃爱情也是很简单的。但这种时候,爱情既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放弃了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有时候只要一瞬间的心念转变,就可以跳脱出这种令人感到无意义的轮回。既然是活几个瞬间,那就每天多觉察几个瞬间,看看路边的树是不是萌发了几颗新芽?看看今天电线杆上的鸟是不是有了新同伴?看看同事今天的心情是否比昨天好?看看家里的小猫小狗今天躺着的姿势有没有不同?
既然感情也不过是无常,那就在当下多看一眼,多给一个微笑,多给一个拥抱。那么在分开的时候,也不必有遗憾了。
“自尊心”可能会受伤,但主体性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受伤的吧。
在我看来,“不被选择”是在被分手的语境下一个客观事实而已。但这又代表什么呢?
感觉楼主肯定很玉
让主体性受伤的是“被选择”/“不被选择”的perspective?
这一段关系,是双方的双向选择,还是“我”放弃主体性情感上依附于对方由对方裁决的“被选择”?
对方选择终止关系,“我”是处于无力的接受地位,还是同样也具有“我”的选择?
比如说
“我”可以选择认定对方基于误会或者一时情绪做出了不明智的决定,关系并不存在根本冲突,并且去设法排除这些问题改变对方决定
“我”也可以选择认定对方做出终止关系的选择是基于对方的特定需求“我”不可能满足,选择认同这种认知并且接受乃至坚持一个无法满足对方这种需求的“我”,那么终止关系就是两人的共同选择,而非单方面的“被选择”
嗯…好吧,我大概理解观察老师说的两种perspective了。那可能是我跟你对于“主体性”这个词的定义不太一样。
我会觉得对方的选择/不选择和我的选择/不选择是独立事件。即我认为必然是双向选择。承认对方的不选择不代表我依附于对方的决定。
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有因为对方没有选择,而更明确认识到无法满足的需求的差异,从而导致“我也从理智上不选择”。甚至更情绪化的,因为对方不坚定而直接给出同样的负面反馈。
我当然认同我们可以以主体性对对方的决定做出解读和相应的判断,不管是我还想要继续努力解决问题,我选择以朋友身份继续爱对方,或是我认可了对方的判断、我也不想继续了。
可能也确实有人会把一段感情的走向决定权交给对方,并且也同样把责任推给对方。但可以说这种主体意识的缺乏是被“不被选择”这个叙述方式所影响的吗?我不知道。甚至某种意义上,把“被选择”与否当作无法改变和抵抗的主宰的心态和行为,也是一种主动选择的受害者心态吧。后者是因,前者是果。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有表达清楚我的理解。但其实我们之间应该没有本质的观念分歧,只是对用语的理解和使用的差别吧。
嗯……在我意识到“主体性”这个概念后,感受到自己之前逐渐失去“主体性”的事件是:
1.某天忽然发现我甚至都没有自己的playlist了,我们用了一个账号听歌
2.不会开车,四舍五入也放弃了自由去往下一个目的地/规划行程的能力
3.最重要的大概还是,没有设想过我的人生主线是什么,怎么把他融合进我的未来里,如果早早想好我大概也不会在美国hhh 想的只是“啊那就跟着他走两个人不分开就好了”
可以考虑学习 主体思想
嗯,可能我有点文字警察了吧
就我自己来说,对同一件事冒出来的念头或者脱口而出的表述可能有多种描述方式
比如
-
我没有被她选择
-
她没有选择我
-
她选择了分手
这三个描述里“我”作为对方选择的直接受体的性质是越来越弱的
第一个描述,以“我”为主语来陈述成为对方选择的受体这件事,就像你说的一样,是一种主动的对“主体性”的让渡。“被动语态”
第二个第三个描述里都是以“她”为主语,就不再暗含一种关于“我”的主动性的暗示,而是单纯的对“她”的描述
第三个将“她”的选择的直接受体由“我”替换为了“我和她的关系”,进一步将“我”从对方的选择的受体角色里解脱出来
我一直相信,语言的使用和潜意识是紧密相连的。无论是说出口的话还是在脑子里一划而过的念头,其具体表达都是隐含了许多潜意识的。而语言和思绪的表达方式,反过来也会影响自己的潜意识。校准和规制自己的潜意识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刻意地使用对应的语言和表述形式
现在读这样感情长文都怕读着读着最后是一句v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