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有野蛮人发了新规定,气氛好像就有点沉重了。我也在担心。但是担心归担心,焦虑之余,不如转移一下视线为妙。
我不太擅长英语,特别是背单词。做过背字典的蠢事,到第二页就记不下来了。像某个笑话说的,“记下来的只有abacus, abandon”。
硬背呢,“此路不通”。只能讨巧了,找一些相对不那么费劲的招数。现在我看到生词,一般先用wiktionary查词源,分析结构,然后联想记忆。
这个坛子里的人,若是一代移民,应该大多都远离GRE、TOEFL、IELTS、GMAT很久了罢?抑或有人还考过SAT或者ACT?
我想,苦背单词,苦学语法的岁月,纵使随风飘散,但也不妨回顾一下来时的路。
英语大概有56.54%的词来自拉丁语。据wiki说,来自法语的有 28.3%,直接来自拉丁语的则有28.24%。这使得英语中充斥着罗曼风格的词汇。相信坛子里英语比我好的人俯拾即是,这一点我就不展开了。
相比英语,拉丁语有一重要特征,就是词缀组词发达。英语长期在“野生”状态下发展,许多词缀已经面目全非,这一条路也就断了。例如freight = for + ought。相当于拉丁语com-,希腊语syn-的词缀在英语中竟然变成a-(aware, alike, 还有game的ga)。而英语的a-词缀的来源,也居然有8个之多(详情见 a- - Wiktionary )。
偶尔读一读学拉丁语的书,权供消遣。最近读到,拉丁语用前缀构词的时候,后接词的第一个元音常常发生弱化。这一变化主要有:
词内音节的短a,在一个辅音前变为i,而在两个辅音前变为e:
capiō " I capture, catch, seize, take" (对比英语同源词have)
re + capiō = recipiō " I take back, receive" (英语recipe,还有法语中变形的receive, receipt)
ad + capiō = accipiō, 重复形acceptō " I take, receive, accept (regularly)"(英语accept)
faciō " I do, make, construct"(对比英语同源词do)
per + faciō = perficiō “I finish, complete, perfect”, 过去分词perfectum (perfect)
pro + faciō = proficiō " I advance, make progress, benefit, profit, take advantage" (英语profit, proficient)
词内音节的短e,在一个辅音前变为i,但在两个辅音前不变:
teneō " I hold, have, grasp, possess, occupy, control"
对比英语tenure, continent, content
还有各种-tain(来自法语-ten)
这是两条常见的规则,还有两条相对不常见的:
词内音节的二合元音ae(发音为拼音ai),变为单元音ī
词内音节的二合元音au(发音为拼音ao),变为单元音ū
在通俗拉丁语中,ae变为长元音ē,类似现在中原官话中ai的发音,以及日语ええ。稍晚些的时候,au变为长元音ō,类似现在中原官话中ao的发音,以及日语おお。后来ē、ī、ō又丢失音长变成e、i和o。因此英语有:
lesion-collide, elision, 来自拉丁语laedō " I strike, hurt”
close-include, exclude, 来自拉丁语claudō " I shut, close, lock"
这些变化经常反映在英语单词中,带来一些似乎奇怪的不规则拼写,也隔膜了加上词缀的构词和原始形态的关联。
但这些规则有些时候会出现例外。比如print本应是prent(对比press),更早也确有这一写法。这些例外,往往来自法语。在拉丁语变化为罗曼诸语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非重读音节中i-e的现象,另外法语还有a-ai等等。此外,英语在借入法语的时候,也时有模仿不精准的现象(如attain, detain等词),但例外是少数,总体还是规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