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了解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吗?

申请网站在此 https://yxzfs.csc.edu.cn/scholarship/
能否分享下:

  1. 申请的经验(包括但不限于,获奖难度,选交材料是否最好提交,申请理由、课题成果等文书撰写要点,好久没写中文材料了,总感觉写出来很干涩,怪怪的)
  2. 我没看到相关条款,但是有没有像留基委CSC留学奖学金要求的回国服务等额外条件?
  3. 如何在美国报税?这类政府奖学金对后续(如有适用情况)申请美国签证或资助有什么弊端?
    先谢了!
3 个赞

第四条 奖励对象分 A、 B 两类。
1.A 类为在外学习人员,具体要求为:
(1) 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效护照;
(2) 正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二年级及以上的人员;
(3) 报名时年龄不超过 40 周岁;
(4) 品学兼优。
2.B 类为拟回国工作人员, 包括应届博士毕业生和即将
完成博士后研究人员, 具体要求为:
(1) 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效护照;
(2)应届博士毕业生: 于 2021 年 7 月 1 日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期间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并计划回国工作的人员。
报名时年龄不超过 40 周岁。
即将完成博士后研究人员: 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后继续
作博士后研究、 于 2021 年 7 月 1 日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期
间完成博士后研究、计划回国工作的人员。 报名时年龄不超
过 45 周岁。
( 3)已确定回国工作。
( 4)品学兼优。
3.每位申请人同年度只能申请其中一类。
第五条 不受理曾获得该奖学金、 享受过或正在享受国家
留学基金资助人员的申请。
第六条 奖励规模为 650 人,其中 A 类 600 人(含“特别
优秀奖”不超过 20 人), B 类 50 人。

1 个赞

绝大多数获奖名额的A类看上去没什么特殊要求

2 个赞

CSC资助属于10043禁令的范围之内,除非学的是很不敏感的专业。

6 个赞

我认识两位拿到这个奖的朋友。一位获奖时已经在英国做博后前一阵子回国内高校了,另一位获奖时是在美国做博后,后来去波士顿的药厂工作了。数据点较少,但这个奖与CSC资助不同,没有回国与否的限制。报税的问题涉及别人的具体隐私,我不了解。申请经验: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两位获奖人都是青千水准。

6 个赞

虽然该总统行政令给予国务卿(国务院、国土安全部)自由裁定是否属于“军民融合”项目的权力,不过行政令并无CSC的内容,还是说已有相关例子被拒绝签证或入境吗?该奖学金仅为一次性奖金,不是资助一段时间的留学或访问(也就是说我申请签证来美,和拿不拿这个奖学金没有关系)

5 个赞

一亩三分地上有好多帖子

3 个赞

我没怎么看过一亩三分地,不过没搜到有关该“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的帖子,搜索结果见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google_search.php?q=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还是我使用他们网站的方式不对(帖子被隐藏了什么的)?从国内拿CSC资助来美访学的肯定不少相关案例的

你搜csc

嗯嗯,受CSC资助前来留学访问的被拒签是很多,因为这些F1和J1和CSC是“绑定”的(申请签证时需要说明访学资金来源全部或部分来自CSC)。我只是觉得这个一次性的奖金性质是不同的,不是来美访学的必要条件。当然,签证官如何自由裁量就无从知道了 :man_shrugging:目前我没看到案例

1 个赞

A项大概各国大使馆组织评审,有的recruit一些往届获奖者和专家打分,大概有几个单项,每项10分。有的人一看就是精心准备成果牛b分数高,有的人就是划水分数一般。能否获得资助要看运气吧,名额多申请人少就容易些。

3 个赞

看到这个帖子,才想起来自己十年左右前拿过.写申请材料没花多少时间:当时PHD毕业前找工作有现成的简历,改成了中文版就行了。然后把自己发表的论文展开讲了一下,领域内top journal,被引用多次,有什么impact.不需要啰嗦很多.
交税的问题,当时领馆工作人员明确说不用报税,忘了是什么原因啦。当然就算报税,当时也多交不了多少税,学生收入一年小于二万 :rofl:

2 个赞

这个奖没有要求回国服务.根据我当年的经验:奖是否难拿取决于你的专业是否容易发paper。当年我们那一波拿奖的绝大多数是纳米、生物等容易发牛Paper的专业

1 个赞

学术前辈啊!申请材料还要写不少的,除了简历外,还要课题介绍、申请理由、成果及获奖情况,关键是好久没用中文写这么严肃的内容了,中学生作文即视感 :sweat_smile:
比较迷的是要申请人提交导师推荐信,这很难办 :man_shrugging:

1 个赞

想起来了,当时我也在准备申绿卡,这些材料大概都用的绿卡申请中部分翻译了一下 :grinning:

3 个赞

今年有幸参加了优自奖获奖人组织的微信群(近50人)。根据成员大体情况和反馈,认识如下(个人观点):

  1. 获奖人员涵盖各学科,据说大使馆会根据申请人员情况,安排各专业的获奖人员数量。生化环材占比约60%,其次是机械,数据,计算机类大概30%, 经管文史哲大概10%左右。
  2. 获奖人成果颇丰,成果只算读博期间的。目前活跃的20%人中,生物医学类有nature,science主刊一作或共一第一位的有多名,其他人有大子刊或者至少nature communications档次一篇加些6-7分的小文章。认识的一个b类获奖人,19年和21年各一篇独立一作nature主刊。
  3. 奖状和奖金分开发放。先邮寄奖状和一张国内银行卡空卡,在获奖人收到并提交相关个人信息激活后,留基委会委托银行打钱。个人理解,如果在国外不使用的话,暂时不用报税。
  4. 快递如果被海关抽中清关,可能需要你申报内容物银行卡空卡,否则直接到手,外方根本无从知晓。
2 个赞

有一句话叫做拿了别人的手短

1 个赞

凭什么给你。。。 :slightly_smiling_face:谁爱拿谁拿去,我是没那个“本事”

1 个赞

请问过了美国这边大使馆初审,之后通过率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