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玩卡群体不同身份人数的比重

不知道论坛是5年以下的学生党居多,还是工作了的大佬比较多。

学生也得有工作有SSN才能玩得起吧,而且PhD期间的工资也就那么点估计很难堆开卡。。。

第一张卡是大二在学校食堂刷盘子蹭SSN拿到之后立刻在学校credit union开的,额度至今还是750没变过

第二张卡是紧接着入了DISCOVER,最开始额度500,那时候还有很多discover deal,常常刷,现在涨到9000,不过已经不怎么用了

第三张是拿到SSN半年之后,应该是大二下学期开的CITI FORWARD,书店吃饭都给5分,那时候亚马逊也有5分,后来慢慢被转卡了

第四就是CHASE FREEDOM,可能大三拿到的,具体时间忘了。从大三下学期拿到的CSP开始算是真正入了卡坑。。。

1 个赞

上PhD的时候第二个学期结束就蹲5/24监狱了。。开了两张Chase

博士生标配一般就是BOA123/Discover吧,然后搞了一堆Amex,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 个赞

其实两个东海岸phd的收入就差不多有美帝家庭收入中位数了…不会成为开卡障碍的。个人经验是入学开了boa和discover一年后就基本能随便玩了

2 个赞

工资也不重要,大一在食堂打工拿了SSN,大二就已经出了5/24了 :joy:

1 个赞

读master的学校学费可以刷信用卡 于是2年不到搞了15张卡 如今读phd突然佛系一年申了两张卡 再佛4个月就4/24可以再搞一波chase了(如果chase不找我要ssn复印件)
另外phd的工资3个月一张卡还是能做到的(如果接受手续费交房租和utility的话)

我看成了“好奇玩卡群体不同人的体重”。。。。

11 个赞

对。。工资高的人去MS性价比太低 忙活半天刷出几万分也就几百刀的价值。。MS最适合phd这种钱又不多但是刚好玩得起脑子又好使的群体。。

2 个赞

我也以为是关于吨位的调查

刚到美国开银行账户的时候,还没有 SSN,在柜员小姐姐的带领下申请了一张 Citi Forward 学生卡,然后一张卡用了很久。印象深刻,当时小姐姐在系统里查我的名字,说哪个州有个跟我重名的。那时候完全不知道 TYP 该怎么用…… 还傻乎乎的去换东西,现在想想可能损失了不少钱。不过,用出去的点数才是有价值的。

做 TA 拿到了 SSN,申请 Amex Blue Cash 还是啥的秒拒。过了些时间申请了一张 Chase Freedom,终于有了第二张卡,“玩卡”之路终于算是开张了。

后来工作了,申请的卡就多了…… 一直到现在不知道申什么卡才好。信用卡上最开心的一件事可能是蹭到了 100K UR 的 CSR。

5 个赞

要不开一帖调查一下……看看相关性

第一张卡是刚来美国的时候,在开户的时候,稀里糊涂开的citi forward。改版之前还是一张5X吃饭的神卡。额度一直在1k。
1年后,拿到SSN,办了freedom和discover。
工作以后开始办年费卡,CSR,酒店航空卡,amex白金…

撸卡生涯最大的遗憾是错过了100k的CSR。

现在已经很佛系了。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524也已经clear一年多了。感觉花里胡哨的各种报销,里程票,mileage run,实在太麻烦。准备以后专注于无年费返现流…

3 个赞

第一张卡很久前收到offer来visit的在学校旁边的BOA开的Cash reward。当时还是B签,没有SSN,就稀里糊涂开了,但是没有任何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