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坛子里已经有人(@sun )病急乱投医,开始问 @anon16554214 日本移民政策了。仔细想想,这种开车不装三元催化器的人怎么可能对日本移民有兴趣 还是要驾驶普利司通牌插电混动全驱自行车的人来讲解下吧。日本疫情期间的移民闭关了很久,但是现在已经重开了,所以也是一个还可以的时机。分政策,工作,生活角度谈一谈。
政策面:不在乎工资低的话,日本技术移民门槛真的很低。
(日本虽然工资低,但是比马来西亚,台湾,泰国啥的还是高不少的。税后大概就是跟德国荷兰这些西欧国家一个档次。至于跟中国怎么比,你都决定润了那还比个头)
可以参考一下法务省在管厅的分数计算表:
学历方面:
最高学历本科10,硕士20,博士30分,双学位的话+5,世界排名300位以内大学+10(QS,THE,ARWU3取2),日本取得学历+10。列出各项可叠加。
年龄方面:30岁以下+15,30-34岁+10,35-39岁+5
专业工作经验:3-5年+5,5-7年+10,7-10年+15,10年以上+20。也就是说从事相关工作的话年龄基本上不会有负面影响。
特定加分项:发明专利1件,竞争性研究资金3件,SCI收录论文3篇达到任何一条+15
收入相关:根据在日本的预期收入,以及年龄限制可以拿到10-40分,不过如果是东京平均年薪的话那大概只有15。
语言:N2+10,N1+15
这些项目只要分数加起来凑够70分就可以申请「高度专门职1号」这个居留身份,这个身份是需要雇主赞助的,在留期间五年,更换工作需要通知在管厅,下一份工作仍然需要是相关工作。连续三年保持分数大于70分,或者连续1年保持分数大于80分就可以把身份转换成「高度专门职2号」,没有固定期限,不再受工作内容限制,并且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这也就是日本所谓最短一年出头拿到永久居留的方法。
工作面:仅仅考虑所谓的Tech公司的话,大概可以在 LinkedIn 或 Japan Dev 上找到一些计划招外国人搬砖的。大多数企业还是希望日语能够达到可以完成基础的工作交接的水准,完全不通的话选项比较受限。但是呢,工资水平是比较低的,普遍水准也就是400-600万日元这个样子,800万往上就属于高薪了,大概也就少数职位能给这个数。日本本土公司里面1000万往上的开发职位其实也是存在的,但是基本上是在公司里面爬上去的,日本企业没有高薪挖人的习惯。至于Google这种平均薪水据说2000万的地方在日本属于非正常公司。(日本高收入的人好像在求职网站上有薪水低报的习惯,不知道这是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环 )日本税制对于工资高收入的人非常不友好,边际税率很容易就能到43-50%。但是企业福利定义又很宽泛,比方说社宅这种制度明明就是员工住房但硬是能算进企业成本抵税(对了,Google也有社宅制度,看来科技企业在钻各地税收漏洞这方面还是真有一套)。至于工作强度如何,在日本语境下程序员属于加班比较严重的工作,一个月平均加班23小时。嗯,也就是说每个工作日要在8小时工作制的基础上加班1个小时,好可怕啊
平均来讲,在日本程序员就是个普通工作,跟郊区工厂人待遇差不多。哦对了,工厂人一般不怎么加班
生活面:日本在生活面的体验和别的地方区别很大,所以取决于个人适应程度体验差别会很大。
- 不添麻烦:总体上讲,不给周围人添麻烦,尽量减小存在感。比方说,在地铁上人多的时候背双肩包的人会把包跨在胸前,晚上看电视减小音量(虽然我实际验证了下好像钢混的房子隔壁几乎听不到),垃圾要仔细分类并且在指定日期、时间、地点丢弃等等。
- 仪式感:做各种事情都追求一个形式化,流程化的方式:上学打工要穿制服,看演唱会一定要带应援棒并且打拍子,写邮件的话要有时令的问候语,TCP连接要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 对秩序的信赖:手机不见了会去失物招领找,找不到再去警局登记。自行车甚至家门不上锁(虽然自行车上面的那个锁看起来感觉也就是个装饰
另外,我建议别学),火车,甚至是乡下的公交车延误5分钟没有任何广播的话会焦虑的看时刻表和自己的手表。
反正日本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讲我觉得不会是第一选择,我只推荐对公务员生活有兴趣的日子人(是的,我对日本多数规模企业就是这么看的,约等于事业编)或者对于日本的社会秩序与文化有强烈倾向的人(俗称:精日)优先考虑。但是,实际上日本接收的中国移民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也就是说有很多没有别的发达国家可以选的人只能去日本。(看到这个表我也是挺震惊的,毕竟我在中国有联系的人里面润加拿大的很多,润日本的可是几乎没有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多数润日本的和润美国加拿大的不是一个圈子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