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去了一趟南极,在船上呆了两周。另外还在阿根廷呆了一周(布宜诺斯艾利斯、乌斯怀亚各三晚)。意犹未尽,分享一些微小的经验,希望能够补充网上攻略少有涉及的细节。
国际段机票
大多数南极游轮都是从阿根廷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出发。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先飞到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再飞到乌斯怀亚登船。如果是从美国西海岸飞,可以选墨西哥航空的商务舱,在 MEX 中转。很多日期的往返价格低至 $2.7k,还能回血不少里程(然而这里我被官网坑了,里程被强行积到了墨航。或许通过 Amex Travel 预定然后等飞完再补登到其他航司可破?)。飞行时间也比较合适,长途段的往返都是晚上起飞,九个小时的飞行时间正好可以平躺睡觉。里程票我没搜到,但泥潭卧虎藏龙,欢迎回帖补充
墨航商务舱硬件尚可,但是 MEX 转机体验堪称灾难。降落后要滑行很久才能靠桥,下飞机后再绕一大圈过边检、出关、重新安检,每一步都需要排队。转机提示牌也不清晰,很容易走错。整个转机过程花了快一个半小时。如果你的转机时间短,记得下飞机时多跑两步,争取排队的时候往前排一点。
去程长途段是 2-2-2 布局的 788,没图;回程是 1-2-1 反鱼骨的 789。两者的座位舒适度差不多,但是 789 的脚部空间大不少,可能是第一排的关系?
布宜诺斯艾利斯
很漂亮的城市,建议至少留三天游览。受比索贬值影响,当地物价对外国游客而言非常低,是牛肉红酒爱好者的天堂。阿根廷有官方汇率和黑市汇率,网上有很多讨论。如果没时间找专门的换汇点,可以问问餐馆或商店,能不能支付美金然后找零比索,他们的汇率可能不是最高但一般也不差。另外大部分商店支持 Visa(没试过 MC/Amex),汇率虽然不如现金划算,但是也不至于血亏。
(不到 20 美金的所谓「双人」份烤肉,吃到扶墙也没吃完)
这次住了两家酒店,分别是女人桥旁边的 Hilton 以及 AEP 机场附近的 Sheraton。Hilton 每晚 6 万分,各方面都很好,服务尤其热情;Sheraton 可以烧 35k 房券,然而设施陈旧,洗澡水忽冷忽热,踩雷 。
乌斯怀亚
世界上最南端的城市,被称作「世界的尽头」。乌斯怀亚距离首都三个半小时航程,EZE 和 AEP 机场每天都有多趟航班往返这座小城。我在阿根廷航空官网订票时总是报错,所以选择了用 Amex Travel 订。阿航的行李规定比较奇葩,手提行李 8kg,托运行李15kg。实际上,手提行李重量查得不严,而托运行李如果在 15-23kg 之间,只需要支付 5000 比索(大约 5 美金)的超重费。若是再继续超重,可能会被要求走货运专线,会很麻烦,所以尽量维持在 23kg 之内。
这里曾经是流放犯人的荒地,现在则是全世界旅人通往南极的入口。除此之外,它还有冰川湖泊、灯塔海峡、飞鸟海豹、雪山城镇。当地有一些 tour,可以游览火地岛国家公园、Beagle Channel 等景点。记得直接通过当地的旅行社预定,比 Viator 这类美元支付的平台便宜一半以上。我是用 Google Maps 找到他们的网站,然后通过网页上的 WhatsApp 联系他们。
我们住在 downtown 的小旅馆,房间狭小,但是可以步行到达市区各个景点和餐馆。如果想要好一点的房间和设施,西北边的山上有一些 resort,可以俯瞰整个城市,但是需要坐 shuttle 或者打车去 downtown 玩。
南极
南极游轮的攻略有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预算选择船公司和行程。小红书上有一些旅行社账号,会定期发布最新的 last minute deal。但是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还是选择口碑好的大公司的船。另外如果想玩得尽兴,要选 200 人以下的小船,保证尽可能多的登陆次数和更加充分的体验。
我们这次参加的是 Aurora Expedition 的穿越极圈行程。船龄四年,中国制造,设施很新,最多可载 199 人。船上的探险队和工作人员都非常专业友善,每天的讲座和活动丰富多彩,气氛很欢快,即使是那些在海上漂泊的日子也并不无聊(我们有六天都漂在海上)。食物是最惊喜的,基本每天不重样,味道也好,而且整个航程都有新鲜蔬菜沙拉可以吃
和很多南极游客一样,我们也遇到了晕船问题。从乌斯怀亚航行前往南极半岛的过程中,必须经过「魔鬼西风带」德雷克海峡。此处常年风浪肆虐,八米十米的浪高属于常规操作。尽管听说过各种晕船药、晕船贴、晕船腕带,但是我作为一个坐游乐园海盗船都会吐的渣渣,在此次出行前仍十分忐忑。
实测下来,晕船情况的确存在,但只要按时服晕船药就能很大程度地避免。我们去程时风浪较小,并且遵循船员的建议,出发当晚就吃了船上派发的晕船药,后面两天过海峡的过程中也按时吃药,所以几乎没有晕船的感觉。回程的风浪大很多,而且我们的船撤退得有点仓促,导致我们没来得及按时吃药,于是返程的第一天完全躺尸,吐得稀里哗啦。但是第一天睡前,我们吃了自己带的晕船药,并且按允许的最大剂量吃,第二天就满血复活了。药的名字是 Dramamine,original 配方。不建议选 less drowsy 配方,亲测药效不强,而且犯困程度不减。
南极的行程属于探险(expedition),所以每天的行程安排无法提前确定,要根据当时的天气和环境随机应变。这给旅行增加了不少惊喜和刺激。船长团队和探险队会结合天气预报(主要是看风力风向)制定路线,选择登陆地点。每次登陆时,探险队员会率先驾驶 zodiac (一种动力气船)寻找合适的登陆点并上岸探路,开辟一条 trail,插上小红旗,再回到船上载着游客们上岸探索。我们可以在红旗划定的区域内活动,每次大约两小时左右。下次登陆时再换一个地点,这样就能看到不同的动物(主要是各种企鹅、鸟和海豹)、地貌、历史建筑和遗迹。
再说说缺点。一是价格较贵,感觉 Aurora 的知名度不如银海、庞洛等豪华游轮公司,但价格似乎不比他们便宜多少。二是个人觉得航行路线有些保守。行程结束时为了躲避德雷克海峡的巨浪,比原计划提早一天半就开始回程。同期的其他船只大部分都没有提前这么久回程。或许是我们的船比较小,抗风浪能力差,又或许船长有其他考量。但因为基本上能看的景色都看过了,不能看的即使多呆两天也看不到(说的就是帝企鹅),所以我们也没有深究。总体而言还是很开心很满意的一次旅程。
穿衣方面,由于12月是南极的夏季,气温在零度左右。我登陆时穿的是密度 200 的美丽奴羊毛打底 + $25 的 Columbia 的挂壁 fleece + 船上送的3-in-1冲锋衣;下身是密度 175 的美丽奴打底 + Amazon 挂壁加绒雪裤。裤子其实不是完全防水,Zodiac 坐久之后屁股会有点湿,但可以忍受
最后是摄影。如果你有单反或无反相机,下面是一些我感觉比较好用的装备。
- 一定要带一枚长焦镜头。400mm 勉强够用,最好是 600mm。不要嫌重,四斤多的索尼 200-600 我背了两天就习惯了。其他的镜头可有可无,因为大部分时间是手机拍广角 + 相机长焦拍特写。除非是双机身,否则基本上没机会用到其他镜头。
- Sea to Summit Big River Dry Bag 20L (Amazon): 南极天气多变,从阳光明媚到大雪纷飞也就是几分钟的工夫。而且乘坐 zodiac 时容易溅水,所以我带了一个防水包保护器材。这个包很轻,可以装下 200-600 以及机身,很实用。
- 相机雨衣(Amazon):用来在雪天里拍摄。虽说我的相机和镜头都号称防尘防雨滴,但还是穿上雨衣比较放心。这款稍微有点短,覆盖不住镜头前端,好在相机镜头最后都没坏。介意的话可以买更大的。
- 双肩背带(Amazon):在南极的陆地上有时需要带着长焦走路爬山,用双肩背带比单肩舒服很多,也更加稳定。
- 三脚架:如果不是用长焦拍视频,可以不带。拍摄场景都是白天,光圈 F10、ISO 500 时的快门速度能达到 1/1600s 或者更快,即使 600mm 手持也基本不会糊。
- 滤镜:我带了长焦的 UV 镜和 CPL,但基本上没用过。长焦滤镜不仅大且贵,而且亲测影响画质。长焦的 lens hood 足以作为保护。
- 干燥剂、保温袋、密封带等(用于防止水珠凝结):不需要带。船队里的摄影师说,南极气候干燥,并且夏天室内外温差没有那么大,不会产生凝结。事实证明我们的确没有遇到凝结问题。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