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又要裁员,加上各种工作生活的问题感觉心态要崩了,没刻意划水但是快两周了基本没做什么事,周末心情也很差哪都不想去,感觉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听说这里气氛比较友好,想来征求一下意见。不知道搬砖版是不是合适,可能生活版或者情感版也可以。
公司优点是目前RSU涨了很多别家很难match;缺点是WLB整体差,以前有趣的工作较多还能抵消一些影响,现在基本就只有卷组招人了。组里WLB相比公司还好,除了oncall,不求高rating和升职基本一周40h上下可以搞定;但是工作很无聊,因为reorg和各种政治斗争,不少热门scope的东西被抢走了,现在和devops差别不大了(所以卷的人也没什么收益,都想去蹭热点)。
湾区的生活方式也是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比工作还大(?)。毕业来湾区没多久就疫情了,等疫情逐渐过去,比较好的朋友不是逃离湾区(西雅图/纽约/德州等),或者之前有对象的很快就结婚了(好像比国内大城市早多了)。这之后发现湾区的社交和之前居住过的任何地方都很不一样,晚上除了偶尔聚餐几乎没有任何活动,周末的活动是极度同质化(排长队吃饭/喝奶茶、“小瑞士”爬山车位爆满、Tahoe滑雪高速堵到怀疑人生lift也差不多),而且活动时候聊天的内容也永远都是那几个。
因为没怎么体验疫情前的湾区还以为疫情的影响,后来决定出去走一走,先是趁着公司还没要求每周坐班三天去纽约WFH了两三个月。纽约除了户外比不了西海岸,几乎什么活动都有兴趣相近的人,而且似乎e人很多,听说我刚来这边不少人会主动推荐类似的活动并拉人一起去(比如一些博物馆的特展,不是湾区小瑞士那种)。签证问题解决之后又安排了几次1-2周的亚洲/欧洲行程,发现每次回来以后都有至少一两周的戒断反应,好像还越发严重。最破防的一次是去欧洲,隔壁座位的欧洲人听说我第一次去他们国家,推荐了不少景点和餐馆,与此同时后排正在中文讨论被裁的同事是不是performance不行。
目前考虑的选项:
- 同组转到纽约,因为本来有几个人在那边理论上可行,但是失败了并且没有书面的原因。实际操作中可能只给比较高级别(VP想留)的批了。
- 换组再搬到纽约,但是除了组里几乎全在那里的情况,估计一样会被拒。所以符合条件的组还在招人的极少,不同城市混合这种组基本不给搬去湾区/西雅图以外的地方。
- 准备面试换公司,现在市场比最差的时候好了一些,不过现在上班很难集中注意力的状况估计准备面试也难。
- 辞职休息一段时间再做打算。心理状态应该能缓解一下,就是不知道过段时间又开始焦虑怎么办。
先感谢各位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