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解《霸王别姬》程蝶衣为何11 年后自杀

发现有高清重制,又看了一遍,程蝶衣(张国荣)自刎这里还是很突兀。

男主文革不自杀,文革刚结束不自杀,如果戏里冲突高潮菊仙上吊是最早文革刚开始的1966年,11年后也就是文革刚结束,两人戏院重逢却自杀了。

此时伤害已是过去,戏可以重新唱,日子可以重过,动机是什么呢?

翻了翻原著,并没死,润了,与楚霸王也不过是陌路而已。

增添了悲剧色彩

  1. 身份认同与自我困境:程蝶衣从小被逼以女性角色出演虞姬,逐渐模糊了现实与戏剧的界限。他深深爱上了戏剧中的霸王和虞姬的情感,无法接受现实中的性别和感情定位,与段小楼的关系最终无法如他所愿,使他深陷情感困境。
  2. 感情破裂:程蝶衣深爱段小楼,但段小楼并不真正理解他的感情。在文化大革命的打击下,段小楼公开背叛程蝶衣,让他心如死灰。
  3. 时代动荡:从北洋军阀到抗日战争再到文化大革命,程蝶衣的生活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动荡,戏剧行业的衰落、个人信仰的崩塌、朋友的背叛等都让他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4. 文化与理想破灭:程蝶衣一生都在追求戏剧的艺术和完美,但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所珍视的戏曲传统被打压,他的理想世界和现实完全脱节,最终导致他选择了虞姬式的结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5 个赞

这类问题,之前问deepseek就行。

按照电影所需要的张力,程蝶衣这样的戏痴,把自己都献给戏把戏写在骨血里的人,应该死在哪,一定是舞台上,她就是戏里的人,需要死在戏里舞台上那一束灯光之下。
是孤单地无人知晓地死去吗?那还算是在霸王别姬戏里吗?
得有人搭,才是戏。谁?必定是西楚霸王,就算是已经不算是真霸王的西楚霸王。
这西楚霸王早不是霸王了,那虞姬程蝶衣又是谁?小豆子。点题一下,从一而终。

12 个赞

这些和时间点没太大关系

1 个赞

他不会/基本乱讲

1 个赞

有道理。

那你觉得他是更可能早就想好了计划好了,还是再唱的时候觉得可以落幕了。如果是后者,最后那段“过戏”拍的没啥铺垫, 也没看出来是什么trigger的。前者的话,好像也没给线索。

可能是真正对戏更能感觉出霸王的区别,知道一切都变了。就像即使知道被绿,但捉奸在床还是会大受刺激。

1 个赞

我觉得是气氛到那了。一对戏,回忆如潮水涌来。一个有真性情的虞姬,对着霸王,在历史上不就是自刎吗?
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这话得反过来看。花满楼的花魁自挂房梁在前。再到这边,如果是好多年计划好的,多少有点太隐忍了,不能体现情义。

3 个赞

也可能是在幻想中自杀,其实肉体还活着呢
象征手法不需要这么认真分析 :yaoming:

我记得有两个版本的结尾,另一个版本没有自杀

另一个版本是凯哥亲自拍的?

突然想到了张国荣自杀,据我妈和我外婆那老一辈人告诉我说是因为张国荣入戏太深无法自拔所以自杀的 :thinking:是真是假也不知道

那是异度空间(不错的惊悚片)吧
这戏92年哒
和他自杀差了十年

可以理解程蝶衣这样的角色,理想主义,沉迷于戏剧(事业),连事业和生活的界限都模糊了。

身份认同问题源于旧时代遗留下来的思想糟粕。如果程蝶衣出生于文革红卫兵家庭,热爱样板戏,奉献一生演样板戏,那他绝对不会有身份认同的困境。

从程的角度看,他自己始终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并为急剧变化的时代感到孤独和痛苦。但从现代人的眼光看,程才是旧时代的残党,因为现代人被训练成可以说正确的话,想正确的事,为正确的乐子感到无比快乐。程身上缺乏的现代性注定了程无法脱离愚昧腐朽旧社会,走向光明伟大的新社会,他的死亡,无论是物理上还是精神上,就成了必定的结局。

程是一个旧时代的残党,电影从程的角度描述了一个旧时代人在新时代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富有悲剧色彩,但是我坚定不移地认为新时代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并坚定不移地反对封建制度下的旧思想。

难道不是87红楼梦的黛玉吗…陈晓旭

感觉还行啊:

程蝶衣在《霸王别姬》中的自杀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行为,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交织而成。这一结局既源于他个人命运的挣扎,也折射出时代巨变对艺术、人性的摧残。以下从几个关键层面分析:


1. 身份认同的彻底崩塌

程蝶衣的一生始终深陷身份认同的困境:

  • 性别与角色的混淆:从小被母亲切去多余手指送入戏班,在严苛的训练中被师父强迫说出“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他的男性身份被强行剥离。舞台上的虞姬成为他唯一的精神归宿,戏与人生的界限逐渐模糊。
  • 对段小楼的执念:他将虞姬对霸王的忠贞投射到段小楼身上,但段小楼始终是现实中的“假霸王”,娶菊仙、在文革中背叛他,让程蝶衣的痴情与信仰彻底落空。十一年后的重逢,段小楼再次唱起《思凡》,却依然错念“男儿郎”,暗示程蝶衣一生追求的认同从未被真正接纳。

2. 艺术纯粹性的幻灭

  • “从一而终”的信仰:程蝶衣视京剧为生命,追求“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的极致艺术。但在动荡年代,艺术沦为政治工具(如为日军唱戏、被批斗为“牛鬼蛇神”),他被迫在批斗中焚烧戏服,精神世界随之崩塌。
  • “戏如人生”的终结:最后一次演出,段小楼唱出“依孤看来,今日是你我分别之日了”,程蝶衣选择以虞姬的方式自刎,完成对艺术的终极献祭。他用死亡定格了戏中纯粹的爱与忠贞,拒绝面对现实的污浊。

3. 时代创伤的累积

  • 文革的致命一击:在批斗会上,段小楼为自保揭发程蝶衣的“罪行”,甚至焚烧戏服。程蝶衣在绝望中反咬段小楼与菊仙,导致菊仙自杀。这场背叛摧毁了三人间最后的温情,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 新旧时代的割裂:十一年后(暗示文革结束),京剧复兴,但程蝶衣早已被时代碾碎。他无法适应物是人非的世界,选择在重演《霸王别姬》时自刎,既是对过往的追忆,也是对新时代的无声控诉。

4. 自我救赎的终极方式

程蝶衣的自杀并非单纯的绝望,而是一种悲剧性的解脱:

  • 用死亡捍卫“真虞姬”:他一生活在戏中,唯有通过虞姬的结局,才能实现“从一而终”的诺言,摆脱现实中的屈辱与背叛。
  • 对段小楼的成全:段小楼在最后时刻喊出“小豆子”(程蝶衣的乳名),程蝶衣含笑而逝。这一刻,他或许找回了最初未被玷污的自我,也终于让段小楼看清了“真霸王”的虚妄。

结语:艺术、人性与时代的共殇

程蝶衣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更是时代的缩影。他的自杀象征着纯粹艺术在现实碾压下的消亡,也揭示了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正如李碧华原著所言:“人间,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脸。” 程蝶衣以死亡对抗这种“抹去”,在戏梦之间完成了对自我与艺术的永恒定格。

DS扯的这些主旨大家都懂,而我问的问题是11年后当时人物的矛盾在哪里。你觉得DS说的这些靠谱嘛 :sweat_smile: 就不如t老师的重回戏里,方才能以真实的自我,在唯一合适的情景,做命运注定的结局,解释的细腻。

我追问为啥是十一年后,他答了一大段更细致的然后自己把答案删了(估计是文革触发了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