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杠杆率现在非常低 继续观望一下吧 如果真如美联储所说的通胀是暂时的 过几个月又回到2%附近 那就没事 如果肉眼可见的要控制不住的继续往上走 那就难办了…
不要择时,stay the course
投资此策略需要关注通胀和加息,一旦通胀不受控制的上升、美联储被迫持续加息,那此策略会表现很差。除了这种情况之外,就无需择时,…
长期treasury bond yield已经包含了市场对利息和通胀变化的预期。请问你如何计划提前于市场预期退出这种策略?
原帖的最后一段里其实也提到这个方法是非常risky的,不适合投很多。事实上,这种方法入场就要有做好全盘挂的准备,这其实也是原帖作者的意思。如果掉到0或者接近0了,是没有机会rebounce的(因为他是daily leverage)。不知吴丽芬是否可以强调一下这个警告?这不是心理承受跌幅能力问题,而是关乎策略本身的风险。
I am risking money that is a limited amount of my net worth, and if I lost it all, would not materially change the course of my retirement savings. Proceed at your own risk.
我的看法是这是长期策略 不需要做短期趋势的判断 但是需要做长期趋势的判断。长期趋势持续时间也很长,不需要提前于市场跑路,只需要跑的不太迟就可以。
还有你推荐的低风险版本对应的 30% VOO + 45% TLT。你前面说是年轻的时候能承受更多风险,但这个allocation长期是 low risk,low expected return(相对于90% VOO和10% cash/intermediate term bond)。expected return = weighted average of expected return of each asset in the allocation。TLT的expected return是低的,所以这个portfolio 在 overweighting low-risk/low-expected return asset。
treasury bond过去30年牛市是因为长期降息,是一段 anormalty。 从长期角度来看,如果是treasury bond index fund,它的expected return大致略高于yield。因为长期yield是周期性的波动的,过去的长期average yield是一个近似的指标,是远低于股票的。如果认为更多的treasury bond是high expected return,其实是有很强的recency bias和performance chasing的嫌疑。
treasury bond 的 low riskness 也可以从他的性质理解。因为他可以在economic downturn的时候有好的return,而这种属性是很罕见的但又是很多人需要的。这让treasury bond更加 attractive,也导致了他的 low risk和low expected return.
我的看法是这是长期策略 不需要做短期趋势的判断 但是需要做长期趋势的判断。长期趋势持续时间也很长,不需要提前于市场跑路,只需要跑的不太迟就可以。
如果你晚于市场预期到长期高通胀,harm has already been done。你用的是long term treasury bond,不是short term。在你退出的时候,long-term bond已经跌过了。如果不提前于市场跑路,你已经太迟了。
我原文说的低风险版本是1.5x杠杆,是 10% UPRO + 30% VOO + 15% TMF + 45% TLT。你不能把带杠杆的部分丢掉,只看剩下的部分,asset allocation 都是要整体看待的。
没错,年轻时候最好不要用杠杆率太低的版本,低风险版本当然不如高风险版本预期收益高…
之前70-80年代的高通胀时期持续时间很漫长,即使是30 yr treasury yield也不是一下子到顶了,而是在很漫长的二十年里一直变动。当然能不能及时跑路,我现在也不知道是否做得到。不过至少我个人认为当年那种一年百分之几十的高通胀在目前的环境下已经不会再出现了…
我原文说的低风险版本是1.5x杠杆,是 10% UPRO + 30% VOO + 15% TMF + 45% TLT。你不能把带杠杆的部分丢掉,只看剩下的部分,asset allocation 都是要整体看待的。
是我说的不对。如果你认为可以承受更高的风险的话,为什么要更大的比例放在bond里?1.5x杠杆这个asset allocation 为什么比无杠杆更高的stock allocation好?你的backtest严重地偏向了降息环境,如果你用long-term expected return 你还能达到同样的结论吗?
这个理由是 risk parity, 债券波动小所以占比大。当然 这个确实不一定是每个人都喜欢的选择。
这个理由是 risk parity, 债券波动小所以占比大。当然 这个确实不一定是每个人都喜欢的选择。
除非对recession极为敏感 (treasury bond bounces up) 而且又对平时的volatility不敏感,我不知道你推荐的这种1.5x daily leverage的策略有什么好处。如果非常强调long run,他的增长很可能还不如 70%VOO/30%TLT,volatility也可能更高(这个没细算过)。
原po是拿了portfolio很小的一部分来做一个gamble,用了3x daily leverage,单独拿出来分析,如果一直增长的话那部份可以很赚。如果你全盘豁出的话,leverage高了风险不一定担得起(前面说了,这个方法是有可能wipe out或者nearly wipe out的,因为是daily leverage),leverage低了却还不如traditional unleveraged asset allocation。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可以take on more risk,完全可以从其他渠道借长期的钱入股,不需要这种daily leverage etf。
Margin loan 也不错,不过 margin call 在股市大跌期间是很可怕的,大概十年一遇那种。Daily leveraged etf 虽然有 volatility decay,但是免掉了 margin call 的风险也是有优势的,毕竟 leveraged etf 不会归零,而崩盘时期搞不定 margin call 而爆仓那可就真的没有机会再涨回去了。
这确实是个好问题 我也想想怎么能把负相关性 rebalance 带来的好处和降息带来的收益分开…
物理粉啥时候开个ARKPlus?
这个时间段应该是个值得参考的时间段:2016.6 - 2021.4,在这个时间段里 30 yr treasury yield 从2.3%起始上下波动最后又回到了2.3%,这段时间内TMF自己收益率基本为0,可以说这段时间内这个策略的超额收益应该都是rebalance的好处带来的吧。40% UPRO 60% TMF 还是能跑赢不加杠杆的 100% SPY 的。
不过这个时间段内如果杠杆率不够高的话,例如是1.5x的话,确实是跑不过100% SPY的。
你这张图恰好说明了3x daily leverage的问题。这种方法take on excessive risk,却并没有带来太大的额外增长。总体来说 risk-adjusted return非常糟糕。
-
首先是excessive risk。 leverage etf是可以wipe out的。如果市场出现了一次巨大的震荡 (比如S&P500一天跌30%过2天又涨回来),leverage etf这时候就已经wiped out (假设本金是1,那么震荡之后剩下
(1-0.3*3) * (1+0.3*3) = 0.2
),但是unleveraged S&P 500是会回来的((1-0.3)*(1+0.3)=0.9
),继续它的长期增长。这种事情一辈子只要发生一次就玩完了,谁都不敢保证不会发生。所以我说这个risk is excessive。 -
然后是additional return。eyeballing大概每年只多了1% 。这样长期还不如把SP500替换成total market或者加点 value/small tilting。更加的可靠,better understood,而且没有上述的excessive risk。
-
最后,你会发现volatility也没比SPY更低。
如果用margin确实没办法做到1.5x leverage,我大概也最多做1.25x吧。但是如果能access其他的loan也许是可以做到的,比如 home refinancing,cheap personal loan。这些都是non-callable loan。
this is impossible。
circuit breaker干嘛去了?
其次,这个策略的前提假设就是负相关性。如果股票被wipeout,那理论上债券侧会有相当的利润用于rebalancing。
当然,怕就怕债股双杀。
我对这个策略的看法是:对冲降低了大部分情况的波动,但没有大幅降低收益,然后加杠杆再把这个波动率调回原本水平,实现了更高的收益。
但是这个策略最致命的问题在于,债股之间的对冲没能降低极端市场波动下的尾部风险。因为极端市场波动的时候是会杀出现恐慌踩踏,所有投资品全部在跌的情况。而这恰恰是最需要消除的风险。
然后尾部风险又被杠杆放大。所以这个策略在大多数时候表现都会不错。但是怕就怕尾部风险直接爆炸。
作为被动投资者,我相信beta。任何收益必定有其出处(风险)。而这个例子中,风险就是大长尾。通过献祭大长尾来交换平时的高收益率。
物理粉前阵子讨论过用leap来做杠杆。这是个可以考虑的方向。因为leap不怕尾部风险。平时虽然有损耗,但是平时收益也不错,补上就好了。关键时刻不会掉链子。
最后,不要用margin来做这个。因为margin和这个策略的问题是一样的:平时很好,很便宜,但是尾部风险很大。市场波动时券商会提高maintenance。最需要margin的时候最指望不上。
两个一样的风险特定叠加在一起就完蛋了。
举个例子而已。get到用意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