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影响挺大的,会让人对相同的语言和条件做出不同的理解和判断
家属经常吐槽童年痛苦,家长自己在考学上班只能扔她一个人在家,也就习惯了独处,有事也不习惯跟爸妈商量,很难理解我小时候爸妈晚上和周末陪着玩和一块讨论。但作为爸妈都没上过大学的小镇做题家刚进京,很多大城市师兄师姐给的建议就听不懂,家属作为教授家庭出身的就容易获取这些信息。
童年的影响挺大的,会让人对相同的语言和条件做出不同的理解和判断
家属经常吐槽童年痛苦,家长自己在考学上班只能扔她一个人在家,也就习惯了独处,有事也不习惯跟爸妈商量,很难理解我小时候爸妈晚上和周末陪着玩和一块讨论。但作为爸妈都没上过大学的小镇做题家刚进京,很多大城市师兄师姐给的建议就听不懂,家属作为教授家庭出身的就容易获取这些信息。
这不说明大家都差不多嘛。没有谁天生过的比别人更明白。
童年教育毕竟是十几年的时光,当时没学到的大学要补也还是花一些时间的
到了三四十岁还能影响的,多数是非常深刻的童年创伤之类了
我觉得现在整个社会的narrative太喜欢把自己描述成受害者了,啥都是创伤。你换个角度想,从小到大没人管多爽啊。
没人管其实也还好,就怕就管着写作业练琴但学习之外的没人管,这点据说教师家庭容易出问题,统计上中学生自杀率也是教师家庭远高于其他包括留守家庭
你俩一结合,这不就是碾压我们既没有融洽家庭关系支撑,又没有学术界文化资本的普通人么
但教师家庭出人才的概率也高啊。啥事儿都是两面的,不能只看一面。你老婆要不是教师家庭的可能本科都上不了。
但你长的漂亮呀。
姐们儿差点儿折在年轻漂亮上,没有背景女生长得漂亮更有可能成为权贵狩猎的对象。
所以我也喜欢在公司干活 偶尔还是想有点压力干点活的
不过座位太好 而且同事基本上都不来 现在已经没有压力了
难道你希望你长的丑吗?
我有时候觉得老板还是push一点好 啥也不管
其实有点像上面说的高智力和ADHD虽然不一定相关性非常高但至少有一定程度的相关
对于普通人家庭如果有得选可能还是会选稳定一点的(暴露省份了
我长得丑我爸就不会瞎出主意让我学文科了,我早就踏踏实实转码大包大米了。
如果有得选
事实上这是一种幻觉,而且导致了很多痛苦。古往今来没有人有得选,学会接受就会少点儿痛苦。
也可能从小被同学嘲笑导致自卑然后高中就辍学了。
也不一定,我这长得丑的连学校的不良打架都绕过我去
长得丑有很多个象限。。。
客观上东亚教育就是创伤多?
我觉得美国人乐呵呵就是童年少了毒打和压迫 这很好啊
东亚人水平太高了。人均皇室后裔,都是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所以都很悲剧。
你看美国上流社会也喜欢强调创伤,这是一种高级的情感。类似牛逼的文学作品都是悲剧。下九流才喜欢相声。
美国人之所以人均显得乐呵是因为历史太短了,傻逼们还没被淘汰完。你看看MAGA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