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美国医疗还有一个烦的点就是要预约,预约2周起步,实际上并不能真想看就看。除非每次都去er,但就要额外掏钱了
很多地方,都一样,
得自己有时间多了解下病状和一些原理…
不过,在一些运转体系下,了解了,也没用…靠,得看命…
利好ChatGPT等LLM,补上了知识gap ![]()
是两个人一共?
全家的保费
一般的病去urgent care就行?
啊?我看到公司给的保险的费用都是固定的
公司给的雇主付了一部分,以及大多数公司退休了后不给医保了吧,退休后拿 hsa 买医保也很合适
嗯。这个倒是。听说很多退休的人,会兼职做一点工作,除了生活无聊,也是为了保险。
Gemini回答
你提到这种观点很有意思,它揭示了高免赔额健康计划(HDHP)和健康储蓄账户(HSA)在实际运作中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冲击”,以及这种设计背后的一些考量。
HDHP设计的“初衷”与“冲击”
你说的“很多人不知道HDHP设计的初衷就是让你 shock 来降低医疗开销”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它确实触及了HDHP设计的一个核心理念:让消费者对医疗服务价格更敏感,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进而降低整体医疗成本。
在传统的医疗保险模式下,消费者在就医时可能只需支付少量共付额(copay),大部分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这导致一些人可能不会过多关注医疗服务的实际价格,甚至会过度使用医疗服务。
HDHP则不同。它通过设定一个高额的免赔额(deductible),在保险开始报销大部分费用之前,你必须先自付一大笔钱。这个“高额免赔额”就像一道门槛,会让你在每次就医前,不得不“震惊” (shock) 于即将产生的费用,从而促使你:
- 更谨慎地选择医疗服务: 你会开始考虑是否真的需要这项检查或治疗,或者是否有更经济的选择。
 - 关注医疗服务价格: 你可能会货比三家,比较不同医院或诊所的价格。
 - 积极管理自身健康: 通过预防性措施减少生病的概率,从而避免医疗支出。
从理论上讲,这种“成本意识”可以推动医疗体系向更高效、更透明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降低整体医疗开销的目的。
HSA:是“芝麻”还是“西瓜”?
你提到“真被shock 了才知道HSA 就是芝麻”,这反映了许多人对HSA的感受。
HSA的优点确实不少: - 税收优惠: 存入HSA的钱是免税的,投资收益也是免税的,用于符合条件的医疗支出时取款也是免税的(三层免税)。
 - 资金累积: HSA账户里的钱可以一直累积,没有“用完即止”的限制,可以作为未来的医疗费用储备,甚至用于退休后的医疗开销。
 - 灵活性: 资金可以用于各种符合条件的医疗、牙科和视力费用,包括免赔额、共付额、处方药等。
然而,对于那些经常需要就医、有慢性病或者遇到突发重大疾病的人来说,HSA账户里每年能存的钱(有IRS规定的上限,虽然每年都在涨,但相比高额的医疗账单可能显得杯水车薪)可能不足以覆盖高额的免赔额和自付上限。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HSA的税收优惠再好,对于不得不支付大笔医疗费用的个人来说,它就像你说的“芝麻”,无法解决“西瓜”般巨大的医疗账单。当真正遇到“被shock”的医疗状况时,HSA的优势可能被高额的自付费用所掩盖,让人感觉“不够用”。
“除非你完全不去医院,要不总有地方坑你”
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人对美国医疗系统复杂性和高昂费用的无奈。即使有保险,由于各种条款、网络限制、意外账单(surprise billing)等问题,消费者仍然可能面临意想不到的自付费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坑”: - 免赔额(Deductible): 每年你必须先自付的金额,这笔钱可能很高。
 - 共保比例(Coinsurance): 在达到免赔额后,保险公司开始报销,但你仍然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例如,保险报销80%,你支付20%)。
 - 自付上限(Out-of-Pocket Maximum): 这是你每年最多需要支付的医疗费用总额(不包括保费)。虽然有上限,但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个上限本身也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 网络内/网络外(In-network/Out-of-network): 使用非网络内的医生或医院可能会导致更高的费用甚至不予报销。
 - 惊喜账单(Surprise Billing): 即使你选择网络内的医院,但如果急诊医生、麻醉师等服务提供者是网络外的,你可能会收到额外的“惊喜账单”。
 - 不承保服务: 有些服务可能不在你的保险计划覆盖范围内。
 - 复杂的账单和索赔: 医疗账单可能非常复杂,普通人很难理解,有时还会出现错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理。
总结
你的观点反映了对美国医疗保险系统现实的深刻体会。HDHP确实旨在通过增加消费者成本意识来控制医疗开销,但对于那些需要大量医疗服务的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巨大的财务负担。HSA虽然提供了重要的税收优惠和储蓄机制,但在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时,其作用可能显得有限。而医疗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也让许多人觉得,即使买了保险,也难以完全避免“被坑”的风险。
这促使人们在选择医疗保险时,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医疗需求,并仔细权衡保费、免赔额、自付上限以及HSA的潜力。
你觉得这种“冲击”对于控制医疗开销真的有效吗,还是主要把风险转嫁给了个人? 
问题是PPO可以看许多次病都到不了out-of-pocket max。但HDHP一下就到了
是啊,HDHP根本不是保险,是一种行为管理系统。‘你敢去医院?先掏五千刀看看!’ HSA就像一根棒棒糖,哄你走钢丝
什么人越老保险越贵,这都是没在美国呆过的瞎说的吧
在什么烂地方,预约要2周,除非你自己很挑大夫,一周最多也找到了
商业保险是会贵
那肯定是大纽约啦
前几天covid HDHP HSA 买paxlovid花了495. 据我所知没有医保买药是515.
很少生病如我都想明年换PPO了
自从换了epo,再也不用担心医疗花费了。没有deductible, 看病一次$10, ambulance/emergency/住院一次$100,比hdhp的时候可舒心多了
又是想念曲老师的一天 ![]()
我这预约医生要半年 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