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h
2025 年6 月 10 日 02:50
1
之前分享过申请的案例
去年看了本论坛的火爆的那个优才帖子,我也办了个优才,上半年获批,当时准备先预约办身份证然后再买机票,没想到身份证的预约居然很火爆,总是约不到,我差点就准备找 了。幸好入境事务处4月底放了一波号,我赶紧约到了6月份的湾仔的入境事务处的号。真巧,我当时申请的时候,邮寄材料就是直接邮寄到湾仔的入境事务处大楼,如今办身份也正好是这个大楼。
前天大晚上的飞机到了香港国际机场,我走的访客通道,递上了我…
然后两年过去了,我也该续签了。先说结果,没有续签3年,但是成功续签2年。
那么,我做了什么续签成功的呢。
我真的去住了,我2024年下半年开始租房,接下来在香港居住的时间确实比较长,这一点也算是我的诚意了
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注册公司,并且递交了商业计划书。具体怎么包装,我这里就不分享了,各位潭友卧虎藏龙,各显神通,应该都能找到更好的业务。但是我可以分享下我自己的续签的商业思路,大概就是,本人有海外背景,海外还有business,中美关系未来竞争中合作,香港地位如何如何(当然要往爱国爱港,中国发展好,香港有新的定位,更好的发展的方向去说)。
你要说我是不是纯包装的呢,也不是,我还真的觉得有一些业务可以做,这次续签成功,有机会准备和国内的一些比较成功的人士去聊聊,我觉得总能发掘出来一些的。
如果潭友们真的不能像我这样去住的,又暂时不能放弃海外的工作,又想续签的话,我的建议,提早注册公司,做点利润,给自己发点工资和MPF,只要你真的产生了营收,至少看上去在稳步运作,我认为港府也能看到你的诚意的。
不过,对于不去住,只是有公司的案例,我觉得,可能还是不如真的去住,因为我在xhs上看到有人分享自己的案例,公司稳定盈利(中小规模,就自己一个人),但是港府一直不批,催了很多次以后,才批了1年延期。当然,如果不住也没有公司也没有工作,那估计真的是没法续签了。
最后补充一下,香港开公司,不知道和美国比麻烦不麻烦,我真的觉得比加拿大开公司麻烦。其实论坛里不少人都分享过香港注册公司的细节,我也实际操作了,我发现,最开始的并不麻烦,什么注册,商业登记证,这些都有专门的秘书公司操作。真正麻烦的在于
开设MPF,都要续签的,肯定要开MPF,这一个,不能自助注册,必须填写表格,然后还要把香港身份证,商业登记证什么拿去公正,然后连同表格一起递交给强积金机构,才能完成雇主开户
税务,为了续签,开公司,至少要把自己雇佣了吧,那又是需要填写表格,然后提交给香港税务局
银行开户,我在加拿大也有公司,我直接预约一个时间,到银行,当天就开户成功了,香港不行,什么预约,审核,很麻烦,而且很多银行对于公司还有各种费用,还有各种中介做开户的生意。最后我找来找去,就是不想让中介挣开户的钱,我自己终于找到一个ZA Bank(非广告),直接线上开户,并且提交了商业计划书,还接受了电话调查,即为什么开户,做什么业务。最终才开户成功,还好就是,没有什么monthly fee。商业计划书,正好续签的时候也用上了。我觉得,各位潭友要是你们的商业计划书能通过香港的银行的审核,愿意让你开户,那么你的商业计划书通常也能打动入境处。
税务,这一个也麻烦,就算是非上市公司,必须有CPA审计,不过还好,只是花钱的问题。
加拿大的小公司相比之下,简单多了,我听说美国很复杂,但是加拿大的incorporated真的简单,我记账都自己记的,最复杂的就是T2 income tax,这个真的没法不花钱,我就花40加元买了个certified的报税软件,然后用记账软件生成了income statement,T2报税软件生成各种表格,我就根据income statemnt逐项填写,然后就报税成功了。
40 个赞
johnh
2025 年6 月 10 日 03:34
4
优才的话,还是最多提前4周才能递交延期申请,我就是刚好满足递交条件就提交了,然后过期前两天最终获批。递交的时候和缴费的时候,我都人在香港。
就差明年最後一次續簽(如果給3年)就能躺平等拿HKPR了
4 个赞
johnh
2025 年6 月 10 日 03:41
9
不低。因为秘书公司必须要有的,不请秘书公司,也要请秘书,那还不如请秘书公司了。还有就是每年年审的CPA费用。还有就是,所有银行都有开户费用(这不是请中介开户要付的钱,而是无论通过什么渠道,都要付开户费),以及除了少数的在线的银行,几乎所有商业账户都有monthly fee什么的。
对了,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搞什么美国公司控股香港公司这种事情,你的银行开户费用可能高达1万港元甚至更高。如果只是为了续签,就最简单的1万港币注册资本,股东全都是香港居民。
3 个赞
蓝色星球
2025 年6 月 10 日 03:47
11
恭喜,拿了以后打算去别的地方吗?
不知如果是香港身份,想拿澳门身份是不是也得去卷澳门优才?
johnh
2025 年6 月 10 日 04:43
14
没有固定标准,我分析还是看主任信不信。比如又不住又没有任何雇员,我也觉得纯粹就是只为了续签。
比如租办公室,不少人都说必须有办公室,现实是有人租了办公室也只能续签一年,我没有租办公室,我就说我喜欢remote,也没有要求我补办公室租约。
1 个赞
蓝色星球
2025 年6 月 10 日 04:54
17
你remote工作,如果用公司的账户收款,能不能比用个人账户收款少缴税呢?
johnh
2025 年6 月 10 日 05:12
18
蓝色星球:
能不能比用个人账户收款少缴税呢?
美国不知道,在加拿大的话,是有规划的空间的,但是不是简单的少一点,关键点其实也不是什么支出抵扣。
加拿大的话,在于第一个50万利润可以享受非常优惠的联邦和省所得税,然后这笔钱如果再拿去投资加拿大的分红股,拿到的eligible dividend,在公司层面是免税的,这一笔eligible dividend,再通过自己的公司给自己分红,自己也可以拿到eligible dividend和tax credit。
「 The GRIP is a balance that generally reflects taxable income that has not benefited from the small business deduction or any other special tax rate.」
这等于税务上,只要不及时发工资/ineligible dividend给自己,那么,如果你的公司利润有50万,你就类似于向CRA借了一大笔钱,免费的margin来投资,还能享受tax credit。其他的什么车辆expense扣除,相比之下都是小钱。因为我收到的eligible dividend是没有享受到中小企业的税务优惠的,所以这笔钱在公司账上进入GRIP,再继续给我自己发dividend还是算eligible。
总之,如果用好这个eligible dividend和incorporate的tax deferred策略,加拿大居民的实际税负可以降低很多,我计算过,如果真的能全部转为eligible dividend,那么,实际的最高边际税率小于37%。
当然,以上策略仅限于加拿大居民,加拿大公司,并且公司的留存收益投资加拿大的股票。
美国的话,我听说税务太复杂了,我没有仔细研究。美国的套路一般应该都是公司产生现金流,然后不分红或者少分红。
2 个赞
蓝色星球
2025 年6 月 10 日 05:24
19
我听过一些自由职业的外包工就是不让美国公司把钱直接打到自己美国的账户,而是在海外搞一个公司的空架子,形式上雇两三个人,其实也都是自己家人,然后让企业把钱以公对公的形式转到海外的空壳公司。说是这样能省一些钱。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