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打伊朗 更新:停战了

路透:伊朗与美国已经举行了直接会谈

路透报道,自从以色列上周对伊朗发动袭击以来,美国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与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格奇已多次通电话,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化解这场危机。

阿拉格奇表示,除非以色列停止自6月13日开始的攻击,否则德黑兰不会重返谈判桌。

知情的外交官说,谈话中简要讨论了美国在5月底向伊朗提出的一项建议,旨在成立一个地区联合体,在伊朗境外浓缩铀。德黑兰目前已拒绝这一提议。

本周的电话交谈,是自双方4月开始谈判以来最具实质性的直接对话。此前在阿曼和意大利,双方在间接谈判后偶遇时只进行了简短交流。

一名接近德黑兰的地区外交官说,阿拉格奇告诉威特科夫,如果华盛顿能向以色列施压,促使其结束战争,德黑兰“可以在核问题上表现出灵活性”。

一名欧洲外交官说:“阿拉格奇告诉威特科夫,伊朗准备重返核谈判,但如果以色列继续轰炸,就无法回到谈判桌。”

除了自4月以来的五轮间接谈判后短暂的偶遇,阿拉格奇与威特科夫此前没有直接联系。

另一名接受路透社采访的地区外交官表示,“第一次通话是由华盛顿发起的,华盛顿还提出了一项新提议,试图打破双方的僵局。”

铀浓缩问题上,特朗普要求德黑兰停止在本国领土上的铀浓缩活动,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则表示,德黑兰的浓缩铀权利不容谈判。

特朗普在是否下令美军轰炸伊朗问题上态度谨慎,也透露出外交可能重启的希望,称伊朗官员希望前往华盛顿会面。

本周早些时候,当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加拿大七国集团峰会上表示,特朗普曾向其他领导人透露美国已提出停火并启动谈判的提议时,特朗普予以否认。

欧洲官员一直与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协调,他也出席了七国集团峰会。

英国、法国和德国,即参与2015年世界大国与伊朗核协议的E3,于周日与阿拉格奇进行了部长级通话。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埃斯梅尔·巴盖伊和一名欧盟官员表示,这三个国家与欧盟定于周五在日内瓦与他会面。

三名外交官说,早些时候,卢比奥和阿拉格奇在分别与欧洲人的谈话中都提到了一个可能的外交倡议。

一名高级欧洲外交官说,在七国集团峰会上可以看出,特朗普希望军事行动迅速结束,希望伊朗人能与他对话,但也明确表示,如果伊朗想结束战争,就必须接受他的要求。

外交官表示,鉴于以色列的空袭和特朗普的言论,伊朗目前无法与美国公开举行会谈,但与欧洲人会面、借此推动外交进程,被德黑兰视为更现实的途径。

往死里折腾也是一种搞 :troll:

不是,咱到底看没看过

:troll:还没打吗

内爷不是在希腊地下室躲着,决胜于千里之外吗

有还是有,Salvador Allende

直升机的油还是烧少了

伊朗—以色列战争将如何收场?

June 19, 2025

Illustration: Doug Chayka

——《经济学人》

翻译:ChatGPT o3

在哈马斯屠杀将近 1 200 人后的 20 个月里,以色列先后在加沙、黎巴嫩、叙利亚和也门作战。6 月 13 日,以色列战机空袭伊朗表明,对伊朗的代理人和附庸发动的一系列战役,正一步步走向今天犹太国家与伊斯兰共和国的决定性对抗。

伊朗—以色列战争必将重塑中东,正如 1948 年至 1973 年间的阿以战争那样。如今,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一边考虑与伊朗谈判,一边又威胁出动美军飞机与导弹轰炸伊朗。问题在于,这场首次伊朗—以色列战争会否也是最后一场,从而为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地区新格局腾出空间;抑或它将开启一连串冲突,使中东陷入多年乃至数十年的暴力泥潭?

以色列最为担心的是伊朗获得核武。以方声称,伊朗趁着与美国进行军控谈判的掩护正加速拥核,因此此次动手在情理之中。西方情报机构对此并无定论;但无论如何,一个拥核的伊朗将可肆无忌惮地欺凌邻国,正如弗拉基米尔·普京对乌克兰所为,也可能在中东乃至全球引发核军备竞赛。

故而,伊朗拥核对以色列乃至世界都是灾难。特朗普试图阻止这一结果,向全球潜在扩散者释放了应当放弃核野心的积极信号。

然而,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面临严峻难题。若要解除威胁,他要么摧毁伊朗制造核弹的能力,要么让伊朗不再渴望拥有核武。战争大概两者皆难以达成。即便以色列摧毁伊朗基础设施,只能推迟其成核之日,却无法抹去几十年积累的技术;更遑论罢手后,伊朗政权反而可能更加渴望拥核。

内塔尼亚胡的思路是鼓励伊朗人民起来推翻伊斯兰共和国,他认为新政权或许会更温和、更少好战,也不那么执着于核计划。但以色列只能营造有利于变天的环境,无法凭空在天上策动政变,更无人能保证新政府愿与以色列和解,或愿放弃始于巴列维国王时代的核梦想。

结论是,以色列唯一可直接掌控的做法是争取时间,通过削弱伊朗技术能力来推迟其拥核。如果几年后伊朗重启核计划,以色列就得再来一次打击,而成功难度势必越来越大。

该怎么办?在加拿大召开的七国集团呼吁降温,据报伊朗也有意谈判。若能奏效,外交无疑是最佳解法——既能拆除核计划,又能通过建立互信降低伊朗冲刺核武的动机。正因如此,特朗普 2018 年退出有缺陷但管用的伊核协议实为严重错误。

但在现实中,达成协议将异常艰难。若要可信,伊朗必须交出全部高浓铀、接受严苛核查,并将浓缩能力削至象征性水平。德黑兰政权岂会在事前就答应如此屈辱条件?除非它感到存亡攸关。或许正基于此,特朗普要求伊朗“无条件投降”,并发出足以让德黑兰居民逃离的威胁。

鹰派认为,对伊朗施压的最佳方式是暂缓谈判,让美国不只防御以色列、威慑伊朗,而是加入打击伊朗核计划。这确有优势:美国的钻地弹比以色列更能摧毁位于伊朗中部福尔多等关键设施;且伊朗若知晓美国弹药充足,或许更早就范谈判。

然而,特朗普若参战将是一场豪赌。他当选时誓言避免美国卷入中东战争。即便初衷仅是打核目标,美国也可能深陷其中。迄今伊朗的火力集中在以色列,但它也许留有导弹用于地区打击;其全球恐怖细胞或被激活。倘若伊朗开始杀害美军与平民,或轰炸沙特石油设施、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抬高能源价格,甚至攻击迪拜、卡塔尔高楼引发外籍劳工出逃,特朗普将不得不报复。

那么美国何去何从?即便福尔多被毁,特朗普也无法保证从此根除伊朗核计划:秘密设施和浓缩铀或仍存在,技术更是难以清零。若要阻伊朗拥核,美国或需多次在中东动武,于是必须在防扩散与集中精力对抗中国之间二选一。美国迟早会认识到,谈判是最不坏的道路,而内塔尼亚胡拒绝谈判才是真正的绊脚石。

离心力

于是特朗普面对权衡:美国若参战,可造成以色列单独行动难以实现的更大破坏,也许更能逼伊朗坐到谈判桌前或令其政权崩溃。但这些收益并不确定,却必须与可能引爆地区大火的风险相衡量。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这位“暧昧之王”不妨观望:看看以色列战役能否更进一步,伊朗政权是否愿意谈判,以及美国的介入是否真能扭转战局。

1 个赞

Trump on U.S. military action against Iran: “I will make my decision whether or not to go, within the next two weeks.”

不打了不打了

3 个赞

卫报:

GBU-57 的有效性一直是五角大楼激烈争论的话题。他们表示,由于福尔多基地位置很深,或许只有战术核武器才有能力摧毁它。

接受简报的国防官员被告知,使用常规炸弹,即使是作为几枚 GBU-57 的更广泛打击计划的一部分,也无法穿透地下足够深的地方,而且它只能造成足够的破坏,导致隧道坍塌并将其埋在废墟下。

国防官员还被告知,要彻底摧毁福尔多(以色列情报部门估计其有 300 英尺深)(94米),美国可能需要先用常规炸弹软化地面,然后最终用 B2 轰炸机投下战术核武器。

图文无关

1 个赞

西方学者和媒体都同意的事情不知道有什么好辩的

1 个赞

你自己看看你引的文章,跟我说的有什么区别?

从摩萨台53年政变下台到79年伊斯兰革命中间隔了快三十年,你说神权政府是美国干涉的政变的直接结果这时间跨度是不是太长了一点?

你哪怕说巴列维作为美国傀儡这三十年捞得太狠得罪了所有人呢?

3 个赞

b52 还没下场me

特朗普说两周内决定是否轰炸伊朗,但他的“两周”并非时间概念

纽约时报报道说,特朗普周四表示,他将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决定美国是否会攻击伊朗。他在白宫发布的声明中补充说,“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与伊朗展开谈判,也可能不会”。

过去几天,特朗普曾多次公开谈到下令美军轰炸伊朗核设施的可能性,暗示打击行动可能即将发生,同时又坚称谈判仍有可能。周四的表态显示,他似乎选择留出一些缓冲时间,考虑那些升级风险较低的选项。

白宫新闻秘书卡洛琳·莱维特表示,总统中东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一直与伊朗官员保持通信。她拒绝透露更多细节。上周五以色列开始发动袭击后,伊朗中断了与美方就核协议的谈判。

莱维特表示,任何与伊朗达成的核协议都必须包括禁止铀浓缩,并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周四表示,在伊朗核设施问题上,以色列有能力独自实现所有目标。尽管内塔尼亚胡说,美国飞行员已积极参与防御来自伊朗的无人机袭击,但是否出动美军直接打击伊朗,仍取决于特朗普的决定。

“两周内”意味着什么?

特朗普现在表示,他将在这个时间内决定是否轰炸伊朗。白宫新闻秘书卡洛琳·莱维特在周四下午的简报会上提供了这个最新时间表。当她大声朗读特朗普的声明时,现场有些人忍不住觉得,这个新的时间框架听起来有些耳熟。

几乎所有华盛顿人都知道,“两周”是特朗普最喜欢使用的时间单位之一。

八周前,当被问到是否可以信任俄罗斯的普京时,特朗普回答说:“大约两周内我会告诉你。”

税收计划、医疗政策、他声称属实的阴谋论证据、打击ISIS的战斗、一些煤矿的重开、基础设施计划——所有这些问题,他都曾在某个时候向公众承诺将在大约两周内解决。

这“两周”很难捉摸——与其说是时间单位,不如说是一个过渡说法。

对特朗普来说,两周可能意味着有事发生,也可能什么都不代表,既是肯定,又是否定。既在拖延,又像是在安排时间。不是一个客观的时间单位,而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完全脱离了时间顺序的意义,仅仅意味着“以后”。

但“以后”有时也意味着“永远不会”。

美国会轰炸伊朗吗?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否会在两周内得知答案?这个也不知道。

一名记者在简报会上试图把特朗普的时间表拉回现实的时间框架,但白宫似乎并不打算配合这种尝试。

“特朗普之前在谈到俄罗斯时,也曾多次用过‘大约两周’这个说法,比如‘我们预计两周内有结果’,然后又会设定另一个两周的期限,”记者对莱维特说,“我们怎么能确定这次他在伊朗问题上会按时做决定呢?”

莱维特的回答基本上是,不能把不同的事情混为一谈。

这更像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而不是其他什么问题。

我怀疑你在反串

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战略腚力呢,以色列一撩拨,就三航母齐聚中东,东大双航母在西太平洋恫吓你家狗腿子呢,你就不管了?你让菲律宾怎么想,你让日本怎么想

三航母开过去一天烧多少钱

东大只从以色列撤侨,没从伊朗撤侨吗?

都撤了。

驻伊朗使馆的撤侨通知比驻以色列使馆晚了几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