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王登基了吗? —— Anker Prime Wireless Charger Qi 2.2 25w 3 in 1 开箱体验

更新一个新的吐槽点:

最近继续用了几天,发现这个充电器在细节的体验上依然不太满意,文字实在是很难描述这个问题,所以我不得已又录了一段视频来讲解这个问题,如果不想看的可以看下面的文字总结:

这种转轴设计本意是让充电器有更大的兼容性,可以控制手机的可视角度,但是由此导致的问题便是取下手机时,很容易让转轴位移。所以如果我使用一些手机壳的磁铁比较强的话,取下手机时,会带动起充电头位移,这种体验就比较难受。

原文

之前还在吐槽他们发货太慢,拖了 3 天才最终收到,今天来快速开箱体验一下,因为时间原因,充电速度的测试部分,我以后再慢慢补充,现在只是产品的对比和使用体验,盒子其实不大,甚至有点轻:

背面,因为国标的骚操作,现在国内版本基本告别 25w 无线快充了,至于苹果以后支不支持国标我觉得难说,毕竟这东西没啥商业价值在里面,一堆造充电头的厂家也没啥能倒逼的能力…扯远了,基本来说以后海外市场上才能买到这些高功率的无线充电器了,价格可能会更贵一点:

Anker 想学苹果搞易拆贴,结果我这里直接 100% 翻车,两头都撕豁了 :yaoming: ,这体验 - 20%:

FK,只能上刀:

全家福,里面附带了一个 65w 的 adapter,看着像是 4 年前库存的 Nano 头子,多提一句右边的 6 个小贴纸是 Anker 附送贴在手表充电器上增加摩擦力用的:

查了下,果然是 21 年就有的库存:

好在里面的线比较给力,给了 1.8米的 240w 线,除了颜色,跟我之前开箱的 Costco bundle 一模一样:

这充电器本体还蛮沉的,我量了一下,本体就居然重达 612g:

Belkin 的 WIZ023ttBK 已经算是比较重的 3 in 1了,也不过 474g:

作为对比,这是一瓶 550g 的茶 π ,今日热量 + 160卡

足见 anker 在里面塞了多少料(铁块 :troll:

为了唬人,我把手里一小部分 MagSafe/Qi 充电器摆了一下,可以看见 Anker 不仅最重,体积其实并不大,底座甚至比 Belkin 还小上一圈,但是这个独特的 V 型设计看久了,还有点上头:

底座的参数:

开机:

这次的转轴非常坚固,阻尼感很好,取放手机不会影响:

充电头正面,可以看见 25w Qi 标识:

有了这个充电器,我们终于能看到实时无线充电输出功率了,我对比了一下输入功率和屏显数据,发现挺有意思的,例如输入功率为 14w 的时候:

实际输出的无线充电功率为…7w 是不是惊掉下巴?是的,这就是我在另一篇帖子里面说的,无线充电 overhead 和浪费的电其实非常高:

类似的,当无线输出功率达到 11w 时:

输入功率已经高达 20w 了:

这也就是为啥我对很多无线充电器功率测试对比嗤之以鼻——因为它们仅能测试到输入的功率,并不能实际量化无线充电器输出的功率,甚至是手机接收到的功率,以及最终进入到手机电池的功率。所以这一层又一层的衰减下去,测试的结果也是南辕北辙,几乎没有多少参考价值。也难怪无线充电每次标注很唬人,实际很难达到有线充电的稳定性。

既然是 Anker ,那么花活必须是要有的,支持 App 就是其中一项,只可惜这次只支持蓝牙 BLE 连接,没有Wi-Fi 芯片:

连上后,第一件事当然是升级:

时间原因,没法详细测试充电速度,我只能展示一下充电模式下的噪音:

Boost 模式(普通模式,风扇半转)白天几乎感知不到,晚上会比较明显

Ice 模式(风扇满转)哪怕是白天摆在桌面上还是比较吵的

充电测试,我测试了下手上的 16 Pro,充电速度确实能达到接近 25w:

这时外部输入功率也高达 30w

我也测试了 iPhone Air,根据苹果的规格, Air 最高支持 20w 输入,确实能如实达到,不过持续时间有限,大约 5 分钟后缓慢降到 15w 并且一直稳定在 15w 持续冲到接近 60% 电量,可见这套半导体降温系统确实能有效降低充电时的发热,让高速充电时间大幅延长:

除此以外,一些小功能也值得一提,例如 NFC 设计可以方便快速蓝牙连接,显示屏除了显示功率外也能作为一个常亮的时钟等,另外因为灯光的原因这款充电器其实是灰色:

为了验证这次 anker 3 in 1 的稳固性,我也例行测试了一下,结果令人满意,无论是点击还是拿取,转轴都非常稳固,而且也因为配重很大,底座防滑橡胶,模拟手机点击时,没有任何移动,值得推荐:

总的来说作为 Anker 第一款 Qi 2.2 25w 的 3 in 1 充电器,我认为他交出了一份非常不错的答卷:

  • 独特的数显+触摸屏
  • 能调风扇钻速 + 半导体TEC 散热
  • App 功率曲线显示,图表记录
  • 25w Qi 2.2 + Watch 5w 快充输出可以用到下个 5 年
  • 优秀的做工,结实的机身,以及独特的设计风格

如果不是转轴的问题,我可能就给它满分了,只可惜转轴的设计让这款充电器在取放手机的体验上依然不够完美,而手机壳的兼容性更是差强人意,所以我目前对于大部分人的推荐还是低于 Belkin ChargeBoost,尽管 Belkin 的 ChargeBoost 已经是 4 年前的产品。

我也希望 Anker 能继续把这款充电器进一步在软件上进行优化,例如设备兼容性支持,未来的升级协议等,至少目前看起来,当价格降到 $120-140 左右应该是个很好的区间,此外这次首发仅有灰黑色,我个人还是觉得白色摆在桌面上不容易显得灰尘碍眼 :troll:

69 个赞

太牛了(希望快点降价,然后迅速入一个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把手表的充电做成倾斜的

根本吸不住会往下滑

2 个赞

充电版版主 :rocket:

34 个赞

几个充电器摆在一起好喜感

卖充电器的?

2 个赞

你有那么多device要充电吗??

$50还差不多,虽然我知道不可能 :troll:

2 个赞

充电仙人

7 个赞

这么多小白点:white_circle:我眼花了

好奇问下,这么多充电器充电头充电座,楼主测试完之后出二手吗,还是自己留着收藏了

7 个赞

发热情况如何?

我记得所有第三方的apple watch充电部分只支持到S9的快充?S10和S11的还是苹果自带充电线缆独占的

充电头输出最大能到多少啊 不会只有25吧

2 个赞

中年男人烧充电器

前排
高产似____ :troll:

Lz有什么便携 适合出门旅游时候用的3合1推荐么?

类似的三合一用过一年,还是太伤电池了,充电效率还慢,最后还是换回了有线

坑爹,这种没有任何便携性了。对比anker的魔方就是15w变25w,结果魔方其实超级便携,一个魔方解决出门全家桶充电需求。

Anker 那个 cude 3 in 1 不错

1 个赞

您和充电头网什么关系)

3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