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周财报的感想

个人观点,想到哪写到哪,可能比较凌乱不成体系,各位见谅。

  1. 大盘已经彻底转向,不用幻想接下来high tech财报能把大盘拉起来。过去的两周财报基本上以金融股为主。整体来看财报成绩我个人认为只能拿到B-。有很多公司财报或者预期都出现问题。同时,即使像WFC这种财报和预期都是A的优等生过去一周股价也跌了超过7%。在美联储进入收缩周期的大背景下,财报季被认为是稳定股市的唯一因素。但就过去两个周的财报来看,这种幻想不复存在。也许下周开始的HIGH TECH财报如果逆天能是股市反弹,但就仅仅是反弹不是反转,任何反弹都应该是逃命坡。过去一年多的buy the dip策略现在千万不能用,大盘离底部还远得很。相反的,应该是sell the top.
  2. 千万不要现在入手那些还没赚钱的公司。如果你手上有那些公司,适当考虑卖出即使已经亏了很多。我知道很多这种公司的股票现在都跌了很多,对于很多人来说看着过去的网红股价格只有去过高点的一半是一个很有诱惑性的事情。但是千万不要以为现在是捡便宜的时刻。论坛熟悉我的人大概知道我对OPENDOOR有点研究.我是一步一步看着它从高点34.5跌倒了现在的9.47.当初因为zillow退出跌倒14.43的时候一群人就自我安慰说OPENDOOR会成为行业领头羊,重大利好加仓。后来股价跌破支撑14的时候又有一群人喊铁底。一直到现在9.47还有人喊现在是价值投资,opendoor会成为下一个特斯拉。说句不好听的,每天打开富途看这个股的讨论就是我一天快乐的来源。你觉得这个股票跌了72.5%已经很多了吧?再看看PTON.从高点的162.72直接自由落体到了现在的27.06。那可是跌了83.4%!而且看起来还会继续跌。所以对于这些不盈利的网红股,接下来的寒冬能不能挺过来才是最应该考虑的问题。也许一年或者两年以后,这些公司不复存在都是有可能的。我个人觉得股市新手最容易犯的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以股价来判定买卖。一看股价只有原来的百分之多少就觉得便宜想买。在牛市buy the deep当然没问题,但是现在不行。第二个就是赚钱的股票抱不住,赔钱的股票抱得贼稳。新手往往对于那些赚了5%的股票就成天想着要不要卖了获利了结?赚一点是一点。仿佛赚的钱都烫手。但是赔钱的股票却抱得贼稳,最近还看到很多号称删APP两年以后再来看的。反正一句话,只要赔钱我就不卖。如果你手上说是AMAZON这种股票当然没问题,但是如果是还没盈利的网红股,再删APP前请问自己一句,如果熊市两年,这个公司会不会倒闭。
  3. 网络红利可能已经结束了。这个是看NFLX财报的体会。其实去年奈飞的美国本土用户就已经开始出现增长乏力的趋势了。这一季财报直接连国际市场也不行了。这应该不是奈飞一家的问题。过去两年大水漫灌,美股市场太多只靠增长率就撑起高估值的公司。你想想你手上是不是有这种只靠营收或者订阅增长股价就节节攀升的公司呢?我还见过很多公司销售增长100万公司市值增长500万的。那样的话我要是CEO直接拿增长的500万去倒灌销售岂不是市值能再涨2500万?但是随着各国都开始收缩,想象过去一样保持高增长会变得原来越困难。更何况我们处于一个人口减速的时代。发达经济体基本上出生率都不容乐观,以后人口红利只会越来越少。所以网络红利可能也会不复存在。而在这种情况下,原先那些不赚钱的公司能想到的策略只能是提价。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可以像PG这样提价以后还可以保持甚至增加销量的(PG财报显示,全线产品平均提价3%但是销量增加)。问下自己如果奈飞提价10%你是否还会在订阅?再看看国内爱奇艺,腾讯这些提价以后的市场反应。现在市场下跌就是一个估值修正的过程。而如果这类公司不能靠提价实现增长和盈利,那说明现在修正的幅度还不够大。
  4. 这轮市场修正是因为美联储加息,但可能会比你想象的更糟糕。我记得论坛当初讨论过市场是否price in了加息的预期。但是我仍然要多说几句,这次加息将会和过去都不一样。我看过很多youtuber分析之前加息的时候美股的走势,结论大多是加息以后每股仍然强劲一类的。但是这一次会完全不同。就拿上一次加息周期来说,美联储从TAPER到加息再到缩表用了接近46个月,期间小心翼翼,生怕市场反应过激。在看着一次,11月开始TAPER到如果3月份加息一共才4个月,如果6月份就缩表的话那一共才7个月,这种力度和上次是完全不同的。我相信即使美联储号称和市场及时沟通但是这么短的时间市场是很难完全消化的。更重要的是,之前几次开始加息都是在市场上升周期,美联储加息缩表也只是给过热的经济降温而已。但是这一次不一样。经理人指数,采购指数等等各种指标都明确显示美国经济处于一个增速放缓的下降周期。在这种时候美联储把水龙头甚至到抽水结果和可能是灾难性的。
  5. 那么美联储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当然因为是通胀。拜振华这周讲话的时候就说了,抑制通胀将会是未来美联储的首要工作。看起来老板下了死命令,你不搞定通胀,老板就可能被炒鱿鱼。老板要是不行了,也不会让你日子好过的。那么,通胀会短时间下来吗?我觉得很难。因为美国目前处于通胀的终极形态-结构通胀。我觉得通胀应该分两类,商品通胀和结构通胀。商品通胀比较简单,大米贵了我就多补贴让大米产量上去,油价高了我就释放储备库存平抑物价。只要供给多了价格就下来了。但是结果性通胀就麻烦的多了。美国都释放了历史最多的石油储备了,但是油价下来了吗?什么是结构性通胀?举个例子,一家星巴克,如果咖啡豆价格上涨这属于商品通胀。但是如果工人工资上涨,设备因为物流的原因涨价这些都属于结构性通胀。有些结构性通胀比较好解决。比如这个例子,找不到工人那就涨工资呗,原来10块钱现在15. 而有些比如物流导致的设备涨价还拿不到货(比如我们现在买车要加价的情况下还要等)就不是星巴克能解决的。我们如果再把这个例子极端化,假设咖啡师是个高技能工种,那加工资也不一定能解决工人短缺的问题。我们知道因为疫情很多50多岁的人都选择了直接提早退休。他们当中大多都应该是高技能或者高经验的工人,这些人彻底退出了劳动力市场。且不说新加入的年轻人从数量上说和退出的老人有一定差距,就算退出10万顶上来10万,但你认为新进的10万从技能和经验上来说能填补退出的10万的缺口吗?
  6. 存钱过冬。接着说上面的例子。以我所在的湾区为例。这是一个全民转码的时代,但即使这样过去一两年仍然是我见过的最黄金的码农时刻。我身边很多文科转码只上过短期program的朋友都号称FAANG的offer可以随便挑。就是因为上面提到的结构性通胀。试想你所在的公司有没有这种情况,本来想找个senior,但是招来的人水平根本达不到标准。不过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公司还是把这人招进来了。好点的是不给senior title但是给senior的package,差点的直接就全给。你觉得你公司这种名不副实的员工有多少呢?还是以湾区为例,你记得上次大规模的high tech的layoff是什么时候吗?2020年的5月份。那是什么时候?3月份的时候纳指从高点暴跌29%,紧接着3月底美联储就开始QE。等高5月22号湾区公司开始layoff的时候,纳指已经基本涨到了疫情前的位置。但即使这样,各大公司仍然选择通过layoff来应对不确定的风险。而现在呢?纳指从高位下跌了大约15%,美联储爸爸眼看着不会在直升机撒钱了,像奈飞这种公司还陷入了增长停滞。肉眼可见的会有接下来的一波layoff。过去的一两年,但就论坛来说我就见过太多all in的了。我还做过相关的调查可能大家还记得。当然我知道可能有些朋友all in就只是个玩笑,但是还是想劝大家至少储存半年的现金以供不时之需。或者你需要问问你自己,如果公司裁员5%会不会轮到我?那10%呢?如果更多呢?这一次大盘不会像上一次那样迅速被拉起,等待我们的很可能是一年,2年甚至更久的熊市,挣工资炒股需要非常谨慎,而那些没有净现金流的房子,靠工资补贴的就要更小心。
  7. 股市能跌到什么点位我不知道,但是这应该和通胀挂钩的。那通胀到底怎么能降下来?我个人觉得就只有两个办法:1.不断加息缩表. 2.资产泡沫破裂。而第一个和可能会引出第二条。说白了,就像沃尔克那时候一样高通胀疗法。市场上钱都少了,大家都没钱了,欲望低了通胀才会下来。如果这样,你驼一个每月需要倒贴钱还不断估值下降的房子你愿意吗?
  8. 过去一周有一个数据很少被讨论,那就是12月美国成屋销售销售总数同比大跌了4.3%,这是从2009年以来销售表现最差的一个12月。11月还环比涨了1.9%,到了12月房子就突然不香了。12月淡季不是借口,要知道21年12月销量比11月是还多的。与此同时,12月的30年房屋贷款利率上涨了11个基点。相信这个月可能会涨得更多。在这轮股市下跌的时候,房地产绝不会独善其身,不要听信经纪人忽悠你,没有现金流的房子现在不要买。更不要相信比特币能避险,房地产还算是投资市场,在我看来比特币就只能是个投机市场。在雪崩的时候房地产市场还算是个高坡,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相对安全还可以考虑要不要走。而比特币市场绝对是在洼地,大家应该想的是谁走的晚谁就先被埋。而这时候入场无异于49年入国军。一句话,握紧优质资产,尽量舍弃不良资产,做好过冬的打算,而且这一次还需有持久战的准备。
    我看过有youtuber说这一次有可能美股会结束过去30年的大牛市。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确实是危险时刻。论坛离多数人都应该是年轻人,像我这种80后的就算是老人了,也没见过大萧条是个啥样子。沃尔克的时代我只在书里听过。所以我很理解大家的乐观情绪,但是这一次可能真的不一样,大家需要12分的谨慎,做好准备。
    最后说说我认为在2022年相对安全的2个资产(只是相对安全)
  9. 美元。肉眼可见的加息周期。美元指数已经从之前的底部89左右反弹到了96,虽然最近回调到了95,但我觉得仍然后市看多。在加息缩表周期,即使美股美房这些都崩了,美元仍然会是强势货币。没办法,不是美国经济好,而是欧洲和日本会更烂。拉加德那头到现在还在咬住口不升息呢,很难指望欧洲会有什么奇迹。也许欧洲人现在都在想怎么应对天然气涨价过冬的问题吧。有这俩垫底,美元不会跌太多了。
  10. 人民币。之前论坛已经有帖子讨论过人民币的问题了。这轮疫情央妈属于少数几个不滥发货币的央行。况且中国经济疫情中在世界范围内真的算是强劲的。我觉得央妈现在应该满脑子想的都是保持人民币稳中有升,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所以在主观和客观来看,人民币都会是今年稳定的资产。但是人民币和A股不一定是一码事。所以我也不知道A股是会一枝独秀还是被美股带跑票。
    很感谢大家能读到现在。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在胡言乱语。希望世界和平,VOO和BILI能继续统治世界。

update:我看到楼下有朋友在讨论股市崩盘和通胀的优先级问题。关于这个我多说几句。

  1. 我们讨论的是股市进入长期熊市,这个和崩盘我个人觉得不一样。我所理解的崩盘应该是疫情那种,连着好几天跌停,短时间内大跳水。但这一次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更可能得是每周跌一点,也许中间还有机会反弹一下,但是长期向下的大熊市。这种情况对拜振华和美联储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2. 疫情以后到现在,美国的公司特别的大科技公司盈利能力是比疫情前更强的,但是现在的高估值仍然是因为大水漫灌造成的。举个例子,如果只看公司盈利能力,也许股价只应该涨10块,就算高估正常市场情况下也就是15。但是因为大水漫灌,现在股价涨了100.这种情况下在美联储收缩情况下,股价下跌85其实就属于修正。但是在价格层面来看,就属于暴跌。
    3.我个人认为现阶段打通胀的优先级远高于惧怕美股暴跌。原因很简单,抛开政治因素不谈,如果任由通胀持续发酵,会造成滞涨的死亡螺旋。所谓死亡螺旋就是因为通胀,所以物价上涨,又因为物价上涨,必须给工人加工资才能让工人上班,而工人工资上涨又反过来带动了物价上涨。直到公司无力再给工人加工资,要么收缩业务大裁员,要么只能破产。特别对于小公司而言这个死亡螺旋会更明显。而如果真到了那时候在来治理通胀一切就都晚了。这是一个短期和长期的取舍问题。
  3. 最后在政治层面上,现在拜振华民调惨淡的最大问题就是通胀。说句不好听的,股市暴跌最多一群人想念川宝抱怨一下,要是油价到了10块钱一加仑那就不是简单地黑命贵的问题了。
125 个赞

顶楼主,不过弱弱地说一下这个应该是buy the dip吧……

7 个赞

2022第一长?

4 个赞

不管判断的对不对,这样的帖比那些日期涨跌贴好多了:+1:

27 个赞

确实是新手特征

8 个赞

又是toto的干货,手动点赞。

5 个赞

Amzn还能持有么

2 个赞

:joy:那么现在应该买什么呢
TSLA该跑了?

4 个赞

物理粉:买房 :doge:

5 个赞

200买的不用跑,1000买的你觉得该不该跑 :yaoming:

3 个赞

该hold的时候hold不住,该割的时候不干脆,韭菜就是这么长起来的。

2 个赞

对,改了

2 个赞

说的就是我

5 个赞

那些主要负责娱乐。也有价值

4 个赞

抬举了。感谢哈

2 个赞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已经比80年代的人经历的多了。。。现在通胀已经达到了那时候,叠加一百年一遇的疫情,供应链短时间好不了的话就真成80年代了,几十年大牛市可能会真的终结

2 个赞

我觉得这要看你持有的周期。从图形上说跌破3000当然是个大问题。但如果你是打算持有5年甚至更久,并且这个钱对你不造成影响的吧就没问题

1 个赞

蛮好的文章 建议可以多加点换行

7 个赞

谢谢建议,等会再重新编辑一下吧。

1 个赞

不觉得会崩盘 只是会调整 一句话 fed已经费老鼻子劲拉回来还能让他再崩了?lol大不了继续印钱。。现在市面上的钱不足以支撑大盘跌下3000,4000都够呛

5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