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大学community college CC基本扫盲贴

最近前几天在板上看到大兄弟@BigBrother关于CC的帖子,加上大概搜索了一下坛里关于CC的讨论,发现大家对于CC误解奇深。于是本人决定开一个帖子来为CC正名,由于本人base加州的原因,文中很多关于转学的细节会用加州举例子。

Why

先说结论,社区大学并不适合有美国绿卡或者公民,以及符合FAFSA等可以薅美国羊毛的人。它最大的受众群体应该是大部分国际生,高考生,以及大龄大学生。本人至今一直觉得CC是为数不多的能接受到优质高等教育成本最低,成功率最高,可操作性最大的路子。

What

既然是扫盲贴,必然先简单介绍一下CC,社区大学,很多人听名字以及对它了解不深的情况下,会想当然的把它与国内的三本,或者职校,技校混为一谈。其实不然,由社区大学最后赋予你的学位是副学士学位associate degree,造成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国内并没有任何对标这个副学士学位的文凭。CC在wikipedia中的解释是

Community colleges offer more academic flexibility than traditional four-yea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giving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 to take more night classes and online courses . Th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hat have to work, or have family obligations, while pursuing a degree.

简单来说,因为美国大学的产业化与教育盈利等原因,导致很多美国本地学生并上不起学,于是政府决定出资开设一个两年制的大学,让他们可以通过转学的方式进入一家四年制大学,并要求本州的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必须等比例招收一定比例的转学生。这样实现了,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四年制大学获得更多的教育基金,政府提高了本地的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一个三赢的结果。

How

由于CC两年制的特性,它并不会提供给学生一些upper division的课程,也就是大三大四程度的课程,那么它是怎么实现转学的成功的呢?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网站,assist.org,这是全加州所有社区大学与公立大学(包括UC加州大学系统和CSU加州州立大学系统)之间可以互认学分的网站。上面详细的介绍了每个四年制大学对于转学生的最低要求与你所在CC他们认可可以转学分的课程。你只需要按照它上面的要求完成所有的课程,那么你就达到了可以转学的最低要求。此外,众所周知,美国的本科教育讲究的是博雅教育,也就是它会要求你完成一些与你专业无关的GE通识课程,通常是一些历史,艺术,人文课程,由于每个学校甚至同一个学校之间每个学院之间都会有一些小差别,所以UC和CSU分别推出了他们自己的一套通用协议,叫做IGETC(为什么不叫I get A)。这里以UC举例,根据官网介绍,只要你在你所在的CC完成这些课程,并且这些课程是被UC系统认可的,那么你在转学之后,就无条件满足了大学中所有GE课程的要求。

那么写到这里,似乎转学就变得很容易,你只要上完本专业的lower division和完成IGETC,就能成功转学,是这样吗?是也不是。这里也就是另一个让大家对转学生产生误解的原因,下限太低,学生质量参差不齐。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公立大学受州政府的管制,有对本州学生录取的最低人数要求,以及老生常谈的diversity等问题,导致两年制CC里面确实有很多浑水摸鱼的人存在,但是其实就算是UC中,这些人也存在,只是比例相对来说更少而已,你不能因为这一小部分人而否认所有人。这时候就要发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精神了。尽量选择一些离四年制大学比较近的CC,里面经常会有大学里教授来兼职赚一些外快,或者通过一些当地的concurrent enrollment项目每学期去附近的四年制大学交叉注册一些课程。从而提高自己的bar。同时由于本身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你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一些科研或者实习,更能做出一些成果。而在录取过程中,理论上转学是不会有国际生配额制度,你是直接和本地生一起竞争的…所以如果你能做到这些,就已经是所有转学生中top5%的那些人了。

关于转学成功率

不谈风险之谈理想都是不道德的,那么转学究竟有多大的成功率呢?我只能说只要你肯读书,那么转学进入top30就是99.99%的,进入top50就是100%。这就要说到为什么要来加州了。在加州的公立教学系统中,有一个叫TAG Transfer Admission Guarantee的bug一般的东西,它一般在每年的申请季之前开始,你只能选择一个学校申请TAG,只要你能完成上面这个学校对应专业的所有的要求,你所申请的学校就必须得录取你,这比那些国内无良中介介绍的保录取项目就要靠谱一万倍。而且就算被录取,也不意味着你必须去,只是它可以作为你的保底学校。但是由于之前的一些政策原因,UCB,UCLA和UCSD取消了TAG,但是其他学校就还继续保留着这个。所以你只需要保持自己不算太差的GPA(3.8up)以及满足基本的选课要求,那么你就可以拿UCSB保底。哪怕是UCB和UCLA,这两年的录取数据来看,录取率也有超过20%,其中排除外州的CC和其他大学的转学生,本地CC的录取率能达到惊人的30%左右。

update 1
大家的问题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如果你能申请到一个还不错的学校,就不要去CC。

首先,我先强调一下大家的共识,如果你本身就申请到了top50。那么请死心,CC这条路并不适合你。

其次,这句话我是认可的,但是事实往往不上如此。比如假设你是一个国内国际高中的学生,你们学校连请托福假都不同意,老师PUA你,学校压GPA,你还要分出时间上语文,中国历史,中国地理等课来参加所谓的统考,拿到你的毕业证,连考一次SAT都要飞到大陆外考试。你还有多少时间花在学习上呢?假设你是个国内重点班的学生,高考失利,来不及准备托福/雅思/SAT/AP,你是想直接去上个你看不上的国内学校,再战一年,还是通过转学来曲线救国呢?或者如果你GPA4.0+,托福110+,但是SAT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考出来,那么你是想认命去一个top60开外的学校,还是通过转学尝试再次爬藤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要拿你个人的经历来judge别人的选择,我想这是每个在美国读过大学的人都明白的道理吧。

CC都是本地申请不上大学的lowb上的,CC中没有好的资源。

如果你真的去过CC,在CC上过课就不会这么觉得了。我就遇到过MCB本科来CC part time考nurse证的,CS master因为h1b没抽中来CC苟着等OPT再战的,高考发挥失常只考上211决定来CC拼一拼的,一南非来的哥们会四种语言但是家里付不起他直申的学费只能先来CC,一申请上ivy结果学校没不给奖学金付不起学费的local…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当然,没有人会否认CC里bar低的学生真的很低,没有下限的那种。因为CC作为一个公立公益机构,这就是它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就像是加州的CC来说,对于本地local它的申请条件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你年满18岁。对于国际生可能会多一条托福的语言要求,否则你就只能先上他们的语言学校。但是,里面的教授都是正儿八经的Professor和PhD。他们用的教材都会参考附近大U的真实教材。只要你是以真的想学到知识为目的,而不是拿A/转学成功为目的,那CC对于你来说就是个宝藏,在上课时你可以随意打断老师问他问题,课后的Office Hour大部分时间只有你一个或者两个人。很多来CC兼职的大U教授也会愿意让你进他的实验室做research。所以和大U里面每个人都想抢占资源不同,CC里面有着许多还未被开发的资源。

top10的转学率基本上就是摇奖。

但是对于国际生来说,top10的直录何尝不是摇奖呢?甚至可能是10000人/100000人抢一个slot。 就像是去年普林斯顿在全中国只录了6个,其中有一个还是香港的。而每年从中国大陆去美国读本科的新生人数大概在30万左右。在这些人中,你的竞争对手是AMO金牌,奥赛第一名,AMC一等奖…等获得者,把你放在这些人中间,你可能显得不这么优秀,但是在CC中,你的申请对手是付不起大学学费只能先来CC转学的,只想随便TAG个大学混个文凭的,每天都得打8小时工攒学费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100%的努力都无法超越他们的话。只能说你本来就不target top10,那么对于你来说top30/50本来就是你的target。

CC的课太水了,无法满足转学后的课程要求。

这句话其实陷于来一个误区,easy A的课 = 水课。CC本身就是一个松进松出的地方,它将资源摆在了你的面前,你争取或者不争取,它都在那。一样的老师,不一样的学生,那么如果一个在大U中就可以轻松carry,一个在CC就一头雾水,那么这不是老师的错,也不是CC的错,这完全是你的错。如果你将标准定为在CC中拿A就够了,那么这很简单,看一下这个老师的历年例题和考前做题家就行了。但是如果你将标准定为学明白这个知识,老师上课讲的所以知识点,那么你问出的一切问题,老师的回答都会和大U中一样。甚至在大U中你经常还挤不上老师的Office Hour,老师在上课中也不一定有时间解答你的问题。

30%的录取率太高了,xxx和我说xxx专业不好转学。

咱就是说都来美国了/都上大学了,思维不能这么局限不是吗。美国和中国的大学不同,美国的大学在入学时所有人的major都是undeclared,你只能在完成major要求的prerequisite才能declared自己的major,它给了你足够长的时间来决定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能不能读这个专业。所以你完全可以申请对于美国人来说不热门的数学/统计/心理/政治等等专业,但是在入学之后突然发现自己不适合原来的专业,只想一心为big tech奉献自己的一生,这在大学中也是很普遍的。

82 个赞

火钳刘明

3 个赞

大家对CC的basis还是比较深的… 我最近可能会再开一个贴总结一下这些疑惑…

既然这是个美卡论坛,那我先来说一下一些简单的羊毛。由于本人在之前说过不建议有身份的人轻易去CC,以下都是根据我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生身份写的。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跳过。

1,CC学费都很便宜。像加州的CC最贵,但是基本上也就是一学分330刀左右,一节课就在4分左右,那就是一节课1300刀。而且大部分CC都可以刷信用卡,而且因为公立补贴等原因,学校/政府/刷卡机构承担手续费。一学期刷一张开卡礼不是梦。

2,CC的保险很好用。由于公立政府机构的原因,CC的保险基本上都可以比肩政府机构内部的保险,对于国际生来说,一学期基本上不会超过1k,对比一下UC SHIP,一年3800左右的价格,简直是抢劫。而且它的cover真的很全面,基本上全部100%cover,甚至可以cover救护车…在美国比较久,真的看过病的人可能对这点会深有感触。

3,CC每周都会发食材。为了减少学生的生活负担,起码我知道加州的CC周末都会在学校中发1-2次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大米,罐头之类的生活必须品。大部分都是附近的超市,农场捐来的,虽然长得不是好看,但是和当日超市里的一样都是新鲜的。

4,CC经常会有一些神奇有趣的课。只有你想不到的课,没有CC无法提供的课。这点可以会比较YMMV。就像我知道的,我附近的CC有提供木工课,电工课,航飞课等一系列趣味生活课程。而且由于政府补贴的原因,他们通常都只有1-2学分。作为挂逼,为了省钱能自己上手的绝不叫人工。以后家里坏个地板,断个电,买了600刀的prius(不是),都可以自己上手了。甚至学会开飞机后,以后回国/回家自己开飞机也不是梦。

5,CC可以免费去隔壁的公立大U上课。前面提过一嘴关于concurrent enrollment,事实上这个在加州叫做cross-enrollment program。它允许本州的CC学生每个学期去附近有协议的大U修一门lower division的课程,而且是免费的,只有一个不到200刀的注册费用,而且由于一些特殊的协议,哪怕这门课已经满了/closed了,你也可以上。如果你真的对某节课很感兴趣,然后这节课在你们CC没有提供,你完全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enroll。

27 个赞

那是不是可以这么说 在美国的小孩其实根本不用卷 不管多弱鸡 随便读读书 只要家长有心知道这条路 就能进加州的CC 就能进UCSB 这几乎是100%可以达到的目标?

3 个赞

lznb,好好写,我应该用不上了,不过以后说不定孩子用得上 :troll:

4 个赞

cc转uc系公立其实已经在国内中介里火了两三年了

11 个赞

在美国的小孩得有多差才进不了UCSB?

3 个赞

cc大多数都是美国本地人啊,都是申请不上uc尝试转学的

5 个赞

可以这么说,但是我一开头就介绍过了,由于身份的原因,美国的本地生并不需要这条路就可以轻轻松松上top30,学费也不高,还有奖学金,何苦再卷两年呢 :yaoming:

4 个赞

其实很早就有了,但是鉴于大部分人还是不太了解,所以系统性的介绍一下

4 个赞

有一说一,如果目的只是拿名校学位,CC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跳板。但如果目的是以后走科研,在CC的那几年受到的academic training严重不足,很难和其他名校正常升级的学生在PhD申请时竞争。

6 个赞

当TA 每次碰到CC的学生都是最头疼的 :yaoming:

google 都不想 google :yaoming:

21 个赞

这就是我开这个帖子的目的呗,国人对于CC还是了解太少,误解太深。

4 个赞

哈哈哈哈哈哈哈 那其实在美国的家长鸡娃爬藤一点必要都没有啊 至少在我看来 UCSB已经很好了

这个假设并不成立,我在之前以及提到过,如果你一开始就不想做科研,那么你在大U里也不会受到足够大academic training,如果你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做科研,那你在CC里也可以通过找来这边兼职的教授/去隔壁大U里面找实验室等方式获得教育资源。

4 个赞

这里都人均藤校PhD,哪里看得上CC呢?实话实说,这贴更适合一亩三分地

6 个赞

这贴发到地里,怕不是要被中介骂死 :yaoming: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2 个赞

我倒是最近想着去了解了解家附近CC的课,抽空去修个两门课乐呵乐呵:clown_face:

5 个赞

不会,地里这种帖子早就有很多了。其实你发到那也基本就是炒冷饭 :joy:

也可能地里现在也人均藤校PhD了,你被骂大概率是被他们不齿

有一说一,cc的最大问题在于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以及老师教学质量的参差不齐。中国人迷恋学区房除了上名校,也是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