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持续有帖子讨论点数的价值,附带各种投票,但是感觉很多都有自我欺骗误导性。个人观点和下面的分析相同。
虽然我觉得下面这个帖子的理念最不具有误导性,但是实际问题设计好像让很多人误读。
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点数的世界里,大家的关于最常用的旅游项目WTP是多少 (当然这里要假设大家truthfully reveal your preference,也排除那些价值奢华酒店)?
面对美国境内3小时左右单程经济舱,你愿意支付多少美金?
面对美国中东部–欧洲7小时以上/9小时以下往返经济舱,你愿意支付多少美金?
- <=400
- 600
- 800
- 1000
- >=1200
面对美国中东部–欧洲7小时以上/9小时以下单程商务舱,你愿意支付多少美金?
- <=500
- 750
- 1000
- 1250
- >=1500
面对美国中东部–亚洲10小时以上单程商务舱,你愿意支付多少美金?
- <=750
- 1000
- 1500
- 2000
- >=2500
面对美国境内中大型城市,装修较新,四星+,无特殊服务酒店(比如San Deigo Hyatt Regency),周六一晚酒店,你愿意支付多少美金?
面对美国境内中大型热门旅游度假景点,四星+,特殊服务酒店(比如随便抓个夏威夷酒店),周六一晚酒店,你愿意支付多少美金?
面对欧洲中大型热门旅游度假城市,四星+,无特殊服务酒店(比如Paris Marriott Opera Ambassador Hotel),周六一晚酒店,你愿意支付多少美金?
面对蜜月圣地海岛或者山里的小众高贵冷艳酒店,五星+,含特殊服务酒店(比如马尔代夫抓一家非水上屋),一晚酒店,你愿意支付多少美金?
4 个赞
尽管我感觉wtp有的时候是比较出来的。
比如一班航班:经济舱7000,商务10000,我肯定选商务的
但如果价格成:经济7000,商务15000,我肯定选经济舱的。
还有就是预算是时时在变的,很难测定
8 个赞
bili 150块钱的时候:头等我来啦!波拉波拉我来啦!
bili 50块钱的时候:今天有啥bug机票?
bili 20块钱的时候:什么是机票?税费都出不起 
7 个赞
我其实完全不能理解说别人的点数估值高或者低的,这玩意不是完全看自己吗 
3 个赞
等大家(200+)投票结果出来之后,能不能拜托楼主把结果除以兑换表里typical的点数兑换值?这样才能换算成cpp
2 个赞
要是能选0元购我肯定选0元购呀。我的想法是在确定刚需后对附加值部分的重新考虑willingness to pay。
比如我的刚需是从A飞到B,经济舱7000,这时候告诉我说加3000升商务,我愿意升,那么这个时候7000+3000是我的willingness to pay。但是有时候又会想如果你给我3000刀你让我站一晚上都行,那个时候我的willingness to pay可能只有7000+500。
又比如去了哪个地儿motel 100刀,holiday inn 200刀,某luxury 400刀。我不想住motel,我的willingness to pay是200刀;但是要是这holiday inn卖完了只剩400的了,我也还是不想住motel,我就愿意pay 400.
2 个赞
由此推断,你的Marginal WTP在3000到5000之间,你可以用商务舱和经济舱所需点数差值去算价值。。。。
2 个赞
所以我没投。是否去某个地方玩,会不会太贵就不去玩了,这个价值取舍和点数就没关系了。要是对象想去玩,就算最贵那一档也会去。
Ringo
11
为什么其他关于机票的投票都是单程,但是这一个却是往返? 是否是打错了?
是这样的,所以我发那个投票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调查你期待一个房间价值是多少。就算它再贵只要有需求还是会去住,只是现在有现金房和积分房两种途径来预定,那么问题来了:积分价值超过多少cpp时你会选择用积分而不是现金
1 个赞
我觉得lz的调查更像是 出去旅游,对于不同酒店,不同舱位你愿意花多少钱,而不是积分价值了吧
1 个赞
我的想法是提出的问题是基于大家日常应用场景,很多时候经济舱国际旅行基本都是往返,而且很多打折。美国境内旅行单程和往返价格差不多。商务舱的话除了ANA忠实用户,感觉大家也都是这家凑一段单程,另一家凑一段单程出票。
主要是想避免TPG那种极端情况,接个图临出发单程经济舱快2000美金,里程票只需要35k,特别省钱的这种基本现实不存在的应用。
1 个赞
因为award program众多,每个人base不同,订票时间不同,直接计算各价值没意义。但是我相信大家每次常见搜出来看到的点数有多少自己心里都有点数,自己可以对号入座。计算的时候忽略了YQ和不能避免的税费。
当然,人生需要乐趣,偶尔也需要自我欺骗,比如几天前我就很开心的对自己说,我被升到了一个9000刀的航班,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
3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