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基础保险配置指南继续讨论:
泥潭里很多人(包括我)都推荐想买寿险(WL, IUL, IVL, …)的坛友考虑一下定寿保险+VOO,考虑到我有过离奇曲折的term life经历,或许可以写个科普顺便尝试冲钛
这帖子里有很多信息来自网络和各位身经百战的坛友,包括许多从业人士;比起直接把他人的帖子移花接木据为己有我将大量引用;我只是拾人牙慧抛砖引玉,如有错误还望坛友斧正
TLDR:
为什么要保险
Hon在我之前的一个帖子里回复过这么一段话:
定期寿险不是给你自己买的,是给要花你的钱的人(父母、配偶、孩子、男朋友、女朋友、情妇、情夫、……)买的;其背后主要的逻辑是如果你被斯堪尼亚撞了,保险赔付给需要靠你接下来xx年本来能赚的钱让你的受养人不需要因为钱改变原本的生活方式
定寿不适合哪些人?
以我个人的观点,以下这些人不适合买定寿:
- 存款/较为容易液化的投资足够受养人不靠你的工资过活的人(自我保险)
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有2M VOO,那你的老婆孩子和情妇可以直接液化掉VOO继续自己当前的消费水平,你保险的边际效应就小了许多 - 你死后你的受养人不会破产的人
这个其实和上一条差不多:即使你没有2M VOO,如果你的P2一年赚500k而你是家庭主夫,你也没必要为了孩子给你自己买定寿(不如给你的P2买) -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保单受益人填谁比较好,那可以省下这部分钱快乐生活 - 命不久矣/死亡概率极高的人
下文会讲定寿是个很“数据科学”的保险;换言之,如果你在保险期间死亡概率很高,那你的保费也会蹭蹭涨;我个人认为随着死亡概率越来越大,保费变得越来越高,买这个保险给你带来的边际效益是越来越低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BMI 40,低密度脂蛋白12(或者500的freedom unit),HIV+糖尿病,那你保10年的保费可能和保额也差不太多了
同时,如果你快嗝屁了,
- 觉得自己一时半会不会死的人
如果你觉得房子不会起火可以不买房东保险、如果你觉得开车不会出事故可以不买第三者责任险,那自然如果你觉得自己一时半会不会死也不用买定寿;这个楼里就有例子:Term Life
定寿适合哪些人?
那反过来讲,不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应该买定寿,尤其是:
- 身体现在健康的人
保险公司是会按你现在的身体条件评估保费的,如果你10年以后可能开始抽烟酗酒不如现在就买上定寿 - 你死后受养人会因为收入被迫改变生活方式的人
其实就是上文中你死后你的受养人不会破产的人这一段,只不过现在你是原文中的P2 - 花费了大量前期投入,即将进入高收入行业的人
这是我看到的一个特例,在美国主要是针对律师医生这种高投入高收入行业从业者:你可能刚结束三年法学院或者四年医学院学习,即将成为高收入群体,在你在行业内蛰伏准备回本期间,有个term life防止你转生到异世界是个很好的选择
定寿的一些特性
和车险不同,term life完全没有这么多弯弯绕,只有三个你需要关心的数字:
- 保费/Premium
- 保额/Coverage
- 保期/Duration
用人话来讲,就是在保期内,你定时交保费;如果你不幸嗝屁了,那么保险公司会把保额给你填写的受益人。
这是一个非常数据科学的保险,纯纯的基于概率,去掉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你的保费除以你的保额就是你在保期死亡的概率
定期寿险不是理财产品,没有现金价值(Cash Value),和Whole Life/IUL这种在泥潭已经被讨论过不下114514次的名为“保险”实则带有投资性质的产品不同。也就是说,如果你破产了,你是不能从定期人寿保险里取出钱来的。
(题外话:为什么Whole Life是理财产品呢?因为人一定会死)
附加险(Rider)
定寿有很多附加险,有些是免费自带的,有些需要加钱,有些你的保险公司可能并不支持,笔者在此举点比较常见的例子:
绝症预先提取收益(Accelerated Death Benefit)
这个是最好理解的,有位坛友帮我用最华丽的辞藻描述了这个附加险:
一般来说,当医生认为你身患绝症而存活时间不会超过一段时间时,你可以提前提取你的保额出去潇洒,花500k去坐
或者直接现金预定,而不需要
笔者的Pruco保险是免费自带一年期绝症Rider
续保保证附加险(Guaranteed Renewability Rider)
如果20年后你还没死怎么办?有的保险会给你免费的续保保证,保证你在保险到期后可以付$C来延长你的保单Y年而无需再次申请/做体检。
笔者的Pruco保险也免费自带续保保证,但是续10年要好几万的保费,多少有点幽默了
保额免除附加险(Waiver of Premium Rider)
如果你因为生病或者残疾无法再赚钱,保险公司帮你交保费,类似一个低配版残疾保险?
通用航空附加险(General Aviation Rider)
保你作为机组开通航飞机摔死,具体请看这里
异议条款(Contestability)
笔者其实现在都没有完全搞懂Contestability具体指的是什么概念,暂且把自己的理解记录一下,等一个屌大的/胸大的坛友斧正补充:
笔者的理解是,在保险生效到异议期(Contestability Period,笔者的保单是两年)结束前,
- 保险公司可以调查你的陈述是否真实无误,并对保单进行调整/拒保;
- 如果保险触发,保险公司会默认你在骗保,然后要求你的受益人证明你在获取保单时的陈述真实无误(无论不实陈述和你死亡原因是否有关)
在异议期后:
- 保险公司会默认你的陈述真实
- 除非保险公司发现明显的重大不实陈述、骗保行为或者重大误解而其和死亡原因有关,保险公司默认你所有陈述真实无误
举个例子,如果你说你不是烟民,但10年后死于肺癌,保险公司发现原来你是一天一包烟弹的丁真珍珠,那就可以退还保费并拒保你
但是如果你是被卡车创思的,那就没有拒保这种担忧
免赔条款(Exclusions)
正如所有法律都有例外,所有保单也有不保的情况;最臭名昭著的恐怕就是国内的一些定寿如同Amex一样:
紫砂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免赔条款是自杀,在保险生效的N(一般N=2)年内受保人自杀的话,保费退回+拒保
你要是问我生效后2年零1天自杀保险公司会赔吗?我只能说
自甘冒险/战争
一般定寿也是不保战争或者自甘冒险行为的,如果你想要像笔者一样去乌克兰:
然后不幸被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命中,
或者去参加UFC,或者决斗的话,肯定都是不赔的
Bonus: 通用航空飞行员
笔者身边有不少人在学飞,通航的死亡概率确实相对很大,一般来说保险也会在你申请的时候问你有没有高危活动(比如潜水,蹦极,翼装飞行,通用航空,坐上三叉戟飞往温度尔汗,或者坐上佐巴扬开的直升机?牢大我想你了)
有些定寿保险有通用航空机组免赔条款,即你作为机组坐通用航空飞机摔死会保费退回+拒保;这类定寿一般你如何回答高危活动问题保费都不会有太大区别;一般还会给你提供通用航空附加险,即每年多付保费专门买一个保飞机失事死亡的定寿
另一些定寿保险没有类似的免赔条款,对这种保险来说,如果你开飞机而且经验不足保费会蹭蹭涨,或者直接给你拒保
关于这点,泥潭有过比较有深度的讨论:
如果你已经有PPL了,可能不在美国买定寿是个更好的选择:
保险应该买多长/多少额度?
上文刚刚说完,
从这个角度讲,最好的保险策略是
- 保期在你退休/钱攒够可以自我保险的时候停止
- 保额和你的受养人需要的钱相当
一种极端简单粗暴的计算方式是:假设你明天就会被车撞死或者坐737max失事,(1)使用你的退休/FIRE年龄减去你现在的年龄,(2)使用(1)乘上你的年支出
比如假设笔者现在24岁是学生,计划45岁退休,一年给LD花50k,那就买20年term life,买1M
计算公式
Bogleheads维基有一个更精确的计算公式,HT Bogleheads用户 mephistophles
https://www.bogleheads.org/wiki/Life_insurance#Determining_family_life_insurance_needs
配偶 #1 去世 | 配偶 #2 去世 | |
---|---|---|
A. 家庭收入需求 | ||
所需年收入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 社会保障/固定福利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 收入缺口 ÷ 假定利率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 所需资本金额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 B. 最终费用基金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 C. 紧急基金(3到6个月收入)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 D. 教育基金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 E. 总需求金额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 F. 现有保险/资产税后价值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 G. 所需新保险金额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Terms4Sale也有一个相对简单的计算器:
https://www.term4sale.com/life-insurance-calculator.php
梯子(Ladder)策略
注:有一个保险公司叫Ladder,并不是一个东西
和CD Ladder策略类似,定寿的Ladder策略指的是通过买多个不同长度的定寿来更好的达到你的保险需求。
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不是每个月一屁股信用卡债的月光族,你会慢慢攒钱,IRA和401k会慢慢增长,你会有越来越多的VOO。随着你的VOO越来越多,你离
越来越近,那你需要的保险保额其实也越来越少。
与此同时,你越年轻、越健康、保险时长越短,保费也会越低。
Ladder策略可以让你用相对较少的保费达成一样的保险需求。
举个极其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每个月买2500 VOO,VOO 10%年化固定,不考虑税和其他问题,也就是每十年你存下来500k;那么,这样的Ladder策略是可行的,即10+20+30:
时间 | 定寿1 | 定寿2 | 定寿3 |
---|---|---|---|
25-35岁 | 500k | 500k | 1M |
35-45岁 | 到期 | 500k | 1M |
45-55岁 | 到期 | 到期 | 1M |
55+岁 | 到期 | 到期 | 到期 |
这样的策略保证了:如果你英年早逝可以拿更多钱,而随着你钱越攒越多保额也越来越少,不用太担心转生异世界
更牛逼的玩法笔者只能留给更为专业的人士解释了。
保险怎么买?
TLDR:
如何找到靠谱的保险经纪人?
以笔者的了解,保险经纪人(Insurance Broker)分为两种,独立(Independent)经纪人和专属(Captive)经纪人。
有些保险公司和独立经纪人签约。一个独立经纪人通常和多个保险公司签约,可以帮助你挑选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这些保险公司包括Prudential/保德信、AIG/美国国际、MassMutual/美国万通等等。这些公司你是能在term4life直接要报价并联系经纪人的。
还有些保险公司只有专属经纪人,也就是这些经纪人只卖这一个公司的保险,保险公司也不和其他独立经纪人签约。NYLife和State Farm应该是这一种公司?如果你想选购这些公司的产品就要去这些公司的官网摇人。Fidelity也是自己卖保险的:https://www.bloomberg.com/profile/company/2827884Z:US
除了 https://www.term4sale.com/ 还有一些新兴的互联网经纪人,比如:
https://www.selectquote.com/
How Does Term Life Insurance Work? – Policygenius
还有很多坛友的公司可能会给你们(可能)有折扣但离职依旧保留的定寿经纪人,比如我司的
Term Life Insurance — Types and How it Works | Guardian
当然,还有一种思路:
直接私信坛友照顾一下生意多好
选哪个保险公司?
当你找到了经纪人以后,其实这个事情就不用你操心了。但是以下是一些你在和经纪人交流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 你的移民身份
笔者买保险的时候是F-1,我的经纪人签约的保险公司只有三个给F-1签保单:Corebridge/AIG;Prudential和Transamerica。有些公司给H-1B写保单但是不给F-1小留写。如果你是绿卡或者蓝本这点基本不用担心。 - 保险公司的财务情况
不要选快要破产的保险公司 - 你的特殊需求
比如你要开飞机致敬佐巴扬,那就让你的经纪人帮你找能保你开飞机的保险公司 - 你的居住地
因为监管问题有些保险公司不给某些州的居民写保单;看你愿不愿意为了更便宜的保费临时搬家…… - 你的收入和保额的关系
有的公司在你收入太低的时候不会给你写太高的保额,这种事情我是遇到了但是原因我不知道,等屌/胸大的坛友解释一下。(难不成怕我紫砂?)
你的医疗/个人信息
为了更精确地计算你的死亡概率,保险公司需要从你的PCP处获取你最近的医疗信息来写保单。笔者当时的PCP是校医院,过程很慢(需要靠传真)但是很丝滑。
一方面,如果你有疾病你是基本瞒不住的,诚实一点更好;另一方面,笔者作为一个高血脂、前糖、超重、酗酒、有家族病史的肥肥被三个公司(Prudential、Transamerica、Corebridge)都认定是最健康的一级(Preferred Plus/Preferred Best),泥潭的各位健身狂魔帅哥靓女应该不用担心健康评级太低。
一些保险还会询问你的非医疗信息,比如开车出过几次事故,DUI过几次,犯罪记录为何,有无移动交通违法,……
我怎么知道我的健康评级是什么?
说实话,在你体检+核保之前只能靠猜,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你平时抽不抽尼古丁。
另一个笔者发现比较好用的工具是term4sale提供的健康计算器:
https://www.term4sale.com/apit4s/health.php
当然你可能会问,我没有PCP怎么办?(我现在就没有PCP)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等一个屌/胸大的坛友帮我回答一下。
Table Rating
其实笔者不是很懂,但是暂且浅谈一下笔者的理解:
保额是怎么算的呢?
-
保险公司根据你的年龄和保期推出一个“标准”(Standard)保费 - 这代表平均死亡的概率
-
保险公司根据一系列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抽烟、血压、血脂、糖尿病、职业、DUI次数、……)将你分成几个大类:{Preferred Plus, Preferred, Standard Plus, Standard}{Smoker, Non-Smoker},然后如果你是Preferred Plus/Standard Plus就给你在基础保费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折扣(参见 https://www.breakthroughins.com/wp-content/uploads/2023/10/Prudential-Field-Underwriting-Guide.pdf )
-
保险公司根据一系列标准参照一系列Substandard Table给你一个Substandard Table Rating。举个例子,如果你有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或者是BMI75的超级重坦,你会被分配一个A-H的Table Rating,然后在标准保费基础上乘一个系数来反应你更高的死亡概率。(参见 https://www.transamerica.com/sites/default/files/files/e070d/Field_Guide_to_Underwriting.pdf )
-
根据你没有在Substandard Table反应的职业(比如桥梁建筑工人)和爱好(比如翼装飞行)对死亡概率的改变,再在你的保费上加上和保额挂钩的相应的附加保费(参见 https://www.aimcorfileshare.com/hancockbrokerage/Occupation%20Rating%20Schedule,%20Rev%2010.2022.pdf)
读者可以参见第一个泄露的PDF里面的表格,但是背后的道理笔者其实前文阐述过了:你的保费反应的就是你的死亡概率,拿到好Rating的教程就是让你更不容易死的教程,说出来坛友可能会发笑:不要醉驾、BMI太难看要减肥、不要抽烟(烟民比非烟民贵不少)、不要酗酒
而且很多东西你是改变不了的,比如说不能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这个只能期待自己投好胎了
说实话,现在这种靠分类算保费的模型看起来还是挺古老的,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出现靠ML和数据科学给每个人算不同保费的模型……
要不要体检?
有些保险公司是可以不需要体检直接核保的,但是我个人建议选带体检的,虽然你需要抽出宝贵的时间+空腹一天、而且核保更久,但是
- 你可以白嫖一套生化全套,这羊毛不薅白不薅
- 如果你的医疗记录不全,做个体检可以帮你补全, 如果你本身很健康,那你做完体检保险公司应该会对你的健康水平有更清晰的认识,并据此给你更适合的保费(当然这是把双刃剑,也可能会提高保费,比如突然发现你是HIV携带者)
保证核保(Guaranteed Issue)保险
有一种保险是可以保证核保还不需要体检的,但我觉得自然也就是默认你健康水平最差保费超高
我交了申请,交了医疗记录,做了体检,现在如何?
\color{purple}\Biggl(\color{blue}\biggl(\color{green}\Bigl(\color{yellow}\bigl(\color{orange}\,(\color{black}{\Huge{等}} \,\color{orange})\,\color{yellow}\bigr)\color{green}\Bigr)\color{blue}\biggr)\color{purple}\Biggr)
笔者在Transamerica写保单+核保用了接近四个月,Pruco和Corebridge用了快三个月。
原因坛友有讲:
我操!保险公司搞错了,怎么撕?
众所周知,人在美国,不得不品尝的一个东西是
众所周知,在美国,各个银行会pull EX、EQ、TU三家信用局,并定时上报账户信息;支票账户则有EWS这种系统。好奇的坛友可能会问,为了防止骗保,确保体检和死亡风险评估信息在行业中的透明,保险行业有没有类似的“信用局”呢?
答案是有的:同时服务美加的MIB集团(原名“Medical Information Bureau”)。
每次你提交寿险申请时(包括但不限于定寿),你的保险公司都会从MIB那里进行一次“HP”,并评估你以前寿险申请中的健康状况、医疗记录、核保结果或拒保原因。
在美国,MIB受《公平信用报告法案》(FCRA)的监管,也就是说,作为寿险购买/被保险人,你可以
- 每年从MIB获取一次最新的个人信用/医疗记录
- 要求MIB更正不正确的医疗记录(信用社会,Dispute!)
- 向CFPB投诉MIB
笔者曾经遇到过一次大无语事件:
很久以前笔者因为肺痒痒去校医院看过一次急诊。因为前几天和几位重度烟民一起开过车,所以笔者如实回答笔者不抽烟,但近期临时性地处在高尼古丁环境中。
结果校医院这个狗操的护士就直接在笔者的病历里写笔者是烟民(但也记录了前因后果:我不抽烟但最近临时呆在高尼古丁环境):纯纯的蒙古大夫行为。
Transamerica的underwriter在核保的时候也是选择性眼瞎,不看前因后果,就抓准一个“Nicotine Use: Y”说笔者是烟民并给笔者按烟民评级,
笔者从PCP医生和校医院医务总监拿到了证明病历有误,笔者不是烟民的证明,但狗操的Transamerica要求必须这个写病历的护士出具文件证明笔者不是烟民;很可惜的是这个护士已经远走高飞了。
笔者的经纪人告诉笔者Transamerica一向弱智,最好树挪死人挪活换一家保险试试;尽管如此,这个拒保理由会原封不动地汇报给MIB。考虑到笔者要接着申请,笔者便着手Dispute这个错误的医疗记录。
过程并不复杂,在MIB官网有详细说明:mib.com - How to Dispute Your MIB Consumer File
翻译一下,就是向MIB提供个人信息、Dispute内容、正确的医疗信息的来源、以及支持性文件(笔者提交了医生出具的)发给 [email protected] 或者寄信给MIB。
以前MIB有个Form R-1用来Dispute,但笔者找不到当年的PDF文件,也在网上搜不到了,或许你发邮件以后MIB还是会发给你一份同样的表格让你签名,到时候希望屌大/胸大的坛友分享一下
笔者给MIB发邮件Dispute后第二天收到MIB的回执,并在两个星期后收到MIB的平信,告知笔者MIB的记录已经更改完毕。果然,
免责声明/Descargo de Responsabilidad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仅用于一般性的知识分享和教育目的,而不应被认为构成任何形式的法律、财务、保险或投资建议。作者并非持牌保险代理人、注册会计师(CPA)、律师或专业财务顾问:本文内容不应被视为专业建议。
在作出任何保险、财务或法律决策前,请务必咨询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士,确保您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作者不对本文完整性或准确性作出任何保证。对于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导致的任何损失或责任,作者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La información proporcionada en este artículo tiene únicamente fines educativos y de divulgación general, y no constituye asesoramiento legal, financiero, de seguros o de inversiones de ningún tipo. El autor no es un agente de seguros con licencia, contador público certificado, abogado o asesor financiero profesional: el contenido de este artículo no debe considerarse como asesoramiento profesional.
Antes de tomar cualquier decisión relacionada con seguros, finanzas o asuntos legales, consulte con un profesional calificado en el área correspondiente para asegurarse de que está tomando decisiones informadas y adecuadas a su situación específica. El autor no garantiza la integridad o exactitud del contenido, y no asume ninguna responsabilidad legal por cualquier pérdida o daño que pueda resultar del uso de la información contenida en este artícu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