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系列的第二遍文章。上次介绍了怎么用cowtool找里程票,这一期来介绍现金票。即使你努力只用里程环游世界的人,只要你去的地方够多飞得够勤,不太可能永远也不买现金票。今天就来介绍讲如何高效地订现金票,甚至进一步地用Google Flights帮我们订里程票。
互联网上搜索机票的引擎很多,我个人就知道几十个。但Google Flights确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机票搜索引擎之一,它所包含的信息量和灵活的自定义能力,让其他网站望尘莫及。
里程票都是基于现金票的。你搜里程票之前,建议搜下这条线路现金票在不在卖。如果不在卖,那么十有八九你也不会搜到里程票。
1.用现金票计算你的里程票cpp兑换价值
但反过来说,上面的原理对直飞的航班比较实用。如果是复杂的国际转机行程,因为availability和伙伴/联盟的问题,现金票的itinerary不一定能exactly出成里程票,或里程票的itinerary不一定能exactly还原成现金票去订。
比如现金票是SFO-NRT(NH), NRT-HKG(NH), 但你里程票可能就只能搜出来SFO-NRT(UA), NRT-HKG(NH).
有些项目比如AC, 伙伴众多而且可以加很多stopover, 行程单太复杂让Google Flights直接崩溃,给你显示你需要给航司打电话才能订:
或者是太复杂了,得跟每个航司分开订:
这样的票就直接不要管了。因为电话打过去LH那边的客服看不到你的Google搜索页面,根本不知道你想要什么,还得从头解释。
在能用现金票还原的里程票itinerary的情况下,比如你欣喜地用87K里程换的LH头等舱,原来值这么多钱:
2.Header
一般默认是往返,但是你也可以选单程和multi-city. Multi-city是比较高阶的出票方式,比如你要搞open jaw, stopover等就会用到这个。
Open Jaw的话就是比如你想去欧洲,飞到伦敦,但不想从伦敦回,而从里斯本回到华盛顿DC,你就可以订这样的票
你不但可以出1-2个人的航班,Google Flights最多允许一个reservation上有9个人。再多了就要出bulk fare或走特殊的travel agent渠道了
很多人忘了,不但可以搜经济舱,还可以搜商务舱,头等舱和premium economy:
一般来说给你的结果都是"Best Flights", 按照Google自己的定义的。我自己不是太喜欢,因为很多航班其实不咋地。你是可以自己选Sort by 的,比如最便宜,时间最短等
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功能是,Google Flights可以同时搜索多个出发和抵达机场。为啥要只搜从LAX出发的?我明明可以同时搜7个出发机场,和7个抵达机场。大大增加了效率:
3.是否要清空缓存?
有些人听说过坊间流传的,如果你一个itinerary搜索次数过多Google会自动判断你十分想去,而从此加价。我个人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也没看见clear cookies能带来什么区别。所以我的态度是不需要清空缓存
对于不确定行程路线、不确定时间、只有个大概目的地和想买到最便宜航班的人
我觉得Google Flights最屌的、人肉身完全拼不过大数据的地方,莫过于这个了。如果你打开地图海选,在destination里你不但可以输入城市或机场,你还可以输入一个国家,甚至还可以输入整个大洲。然后会告诉你去这个大洲所有机场的票价。
关于出发时间你也可以选一个非常模糊的范围,除了具体哪个月份之外,还可以选未来两周,一个月等,最长是半年。除此之外,你也可以customize这个trip的长度。
北美洲和欧洲是世界上联系最紧密的两个大洲之一,之间的航班也不计其数。北美-欧洲的里程票业界平均收费是30K单程/60K往返。我就用这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从东部出发,尤其是淡季,这个价格一般是不值的。
比如以美国大西洋航线的gateway城市NYC为例,只要你够灵活,未来6个月去欧洲的往返票也就在$300-400之间。如果收你60K里程的话,那你的里程不在0.6cpp左右?足够跟Amex换statement credit媲美了
但是只说了能让你去欧洲,没说这个航班到底质量怎样。
比如说这个YYZ-LIS-LGW的航班,回程要转机24+小时,你愿意坐么?或者如果是早上6:20am的航班,你愿意坐么?
5.调整Departure/Arrival Times
这个是我使用中最有用的功能之一。一天中不是所有航班我都想坐的。比如短途的我喜欢坐早上-中午或很晚出发的,这样到达了将近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玩。比如JFK-LAX航线,如果早上起不来的朋友一定要把起飞时间调整到10:00am之后
这样就不会给你给你显示这些航班:
或者如果后面有6:30pm的connection, 需要飞positioning flight的朋友,可以把抵达时间调到5:00pm之前:
转机的航班,我一般会调整total duration而不是layover duration. 因为转机时间短但可能线路给你绕了很远。只有total duration短才能确保是最佳的线路和时间
6.航班号,机型, Fare Class(行李额)
飞两舱的朋友知道飞什么机型至关重要,如果飞到了小的或者老的机型,那么你这趟航班的体验大打折扣。比如Air France的这班头等舱就会写清楚了是Individual Suite, 777执飞。
EVA每天TPE-SFO的不止一班,不要订错了:
如果航司卖不同舱位的票(廉价一般没有),而且你买的时候也有空位的话,是可以选择哪种fare class的。这个跟你的行李额度,选座位,能否退票等都有关系。很多人不知道或者会忽略这个:
7.选择想要的航空公司或联盟
比如你想要用AV出星空联盟纽约-法兰克福的航班,你需要uncheck “Select All Airlines”, 然后勾选"Star Alliance"即可出现所有星空联盟的结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codeshare, joint venture和联盟内的伙伴不是太好剔除其中之一。比如ATL-ICN这条线如果你不想飞Delta, 只想飞大韩,即使你uncheck了Delta, 最后选项仍然会出现Delta. 因为DL和KL是合作紧密的伙伴,两家operate的航班从卖票的角度理论上来说都是"一样"的
一般来说哪个伙伴出的票价格都是一样的,但有一些例外,大多数的差距不会很大。但前段时间有个年度大bug价,DL出KE的头等舱东海岸-东南亚往返才$2000+. 后来这个票没有被认可
8.控制转机机场
你搜出任何一个city pairing, 它都会出现一个可以转机的城市的list. 当然是合理情况下的,比如你欧洲飞北美洲,这种就不会有在亚洲转机的结果
为什么想要控制转机机场呢?比如说你飞MAD-ATH, 但想在AMS见个朋友玩半天,这时候你就可以选择AMS让航班强制在阿姆斯特丹转机,尽管有些绕路:
但是这个还是要注意,不要订到change of airport的航班,比如纽约的三大机场和东京的两大机场。 Just don’t do it:
9.自定义化你reservation上的航段
如果你出去一趟要飞很多段,而每次订票都要重新填写passenger信息。尤其是人比较多出行,你会觉得很累。如果把所有航段都出在一张票上,填一次信息就完事,非常方便。Google Flights用multi-city选项也可以这么做,甚至神奇得到后面你会被自己惊讶到一张票居然能这么玩:
比如你去澳大利亚,想把东部的城市玩一圈,那么你可以把SYD-MCY, OOL-CNS, CNS-ADL, ADL-CBR这么一圈全出在Virgin Australia一张票上
Warning: 这个操作虽然方面,但还是会有之前提到的两个问题的风险 1.如果其中一段for some reason你没赶上,后面全部的行程作废 2.所有航段只能是一家航空和maybe一些伙伴执飞的,mix and match性不高
10.Price Prediction和Historical Price Chart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Google Flights可以预测你的航班在几天或几个小时后价格会上涨。在大数据下,没有什么是让人惊讶的。
举个例子,这就好比你天天坐在路边,看到路灯晚上总是7:00pm准时亮。那让你推断明天路灯几点会亮?你肯定还会说是7:00pm. 搜索引擎集齐了足够的历史数据,自然可以推断出未来价格的趋势。
Historical Price Chart基本就是解释这个原理的。只不过这东西给客户端看没啥用处,有时反而会起反作用。如果你看到历史价位都比现在的高,那你肯定很欣喜,觉得自己赚到了;但如果你看到现在的价位比历史的都高,而你又必须飞这趟航班,那没有任何办法,肯定是咬着牙很不爽地掏钱付着款…还不如不让你知道历史价位in the first place
11.Price Change Notification
这个是比较有用的一个功能。有些人也许觉得票价只会上涨,从来不会下跌,其实不是这样的。票价其实会更改很多次。给你看看我自己track SFO-YYC这条线的票价,一般单程都在$100以上,但给我track有一天最低的到了$60左右。感觉非常赚。如果航班比较远期,可以付得起opportunity cost的朋友,可以经常试试这个功能
12.CO2/Emissions
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主意。Google Flights最新加的一功能,我个人觉得最没用的一个信息…碳排放量…告诉你这趟航班比平均的多了或少排放了多少碳。你真的care这个么?估计是不是基于哪个环保组织的压力才被迫被放上去的
13.Price Grid和"该订往返票,还是把去程和回程分开订?"的讨论
这个问题的答案远比你想象得要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如果domestic线,分开订。如果international, 订往返。下面就来解释为什么。
国内航线一般来说往返价=去程+回程。拿5/20-5/22的ORD-DEN来举例,
$168+$163=$331, 正好是订往返票的价格
这样的话订往返票vs.单程分开订就没有任何优势了。反而有劣势:
1.往返票如果你错过了第一段,那么后面的全部作废。如果是前后分开订,你的后面段照样可以飞
2.你的所有航班segment都必须出在一张票上。这就牵扯到了伙伴。比如Frontier和AA就不能出在同一张票上,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你mix and match的能力,不能买到最便宜的组合。而分开订就可以
但国际航班完全不是这样。你单程的票可能是往返票的80-90%的价格,甚至比订往返还贵,这样就迫使你订往返。原因很简单:因为你订单程的话航空公司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回程,只能卖你最贵的票。
拿SCL-LAX的航班举例,如果订往返,是$1025
如果订单程,是$1997
单程几乎是往返价格的2倍。那么在巨大的financial incentive下就没有任何理由不订往返了。
Google Flights上有一个price grid的功能,类似于Delta里程票让你自定义出发和返程,组合出最便宜的票。我看很多Youtube上的人都吹捧这个功能。经上分析,还是那句话,如果用了这个功能就必须出前后是伙伴的航司了,多了局限性,国内航班不一定出来的是价格最优+时间最好的组合。但是如果是国内航班的话,by all means用这个。
但如果for some reason你要飞国际航班,但只需要一个单程怎么办,这样按上所述不是就得硬着头皮买很贵的单程了?其实这个也有解决方法,比如你今年欧洲的回程MAD-ATL,买一个明年的欧洲去程,这样就是往返票了,两全其美:
14.我对Skiplagging/甩尾票的态度
这个trick在各大网站已经已讨论过很多了, 基本上是airline ticket hacking 101的第一节课内容。简单来说就是比如买MIA-DFW比买MIA-DFW-LAX要贵,那么买第二张票然后在DFW下飞机。我想说的几点是:
1.这招即使你不托运,只要带carry-on箱子就有风险。因为如果飞机满员或者是很小的ERJ, CRJ机型,会在登机口被强制托运。最保险的还是只带背包
2.这招现金票和里程票都可以玩。里程票我也找出过不少的例子
3.千万不要放frequent flyer number. 一次两次没关系,但次数多了绝对被吊销
4.这东西找到一般碰运气。Sure, 你可以说skiplagged网站上有一堆deals, 但那些是你想飞的路线吗?如果专门去找这招deal的话,除非你会写代码用大数据,找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一般都是往hub飞才会有这样的deal
5.要注意的是你只能甩尾而不甩头。你可以不飞DFW-LAX这一段,但是如果你不飞MIA-DFW, 后面的行程直接作废。在DFW登机想飞DFW-LAX是不可能的
15.我对OTA的态度
OTA stands for online travel agency. 想信大多数读者已经被洗脑很多遍了:订机票一定要跟航空公司订,千万不要跟第三方订票网站订,因为如果出现航班或者退机票很麻烦。这个说法有它的道理,但OTA并毫无用处。实际操作和上面"国际航班"vs."国内航班"的讨论类似。
洲际航班的话确实是这样。比如拿下面的JFK-LIM, LIM-CUZ举例:
如果你JFK-LIM这段出现了问题,那你这趟南美之旅就不用去了,在家待着吧 但是如果是LIM-CUZ这段国内的被取消了,who cares?? 你都到秘鲁了,大不了就在Lima多待一天呗,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一段的价格才不到$100, 反正即使被取消了我也不心疼。大不了再买下一班呗。
而为什么要跟OTA订票呢?因为只要你去的地方够多,你一定会跟全世界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航司打交道。拿LATAM举例,我的美国信用卡到了订票最后一步总是刷不过去,然后又被弹回官网到home page,非常恼火。但OTA的payment走另外的一个渠道,可以刷过去,成功出票。
而LATAM更坏的地方在于它的订票分几个地区/语言,USA(English)显示的价格远比Chile/Peru(Spanish)的高。意思就是,如果你看不懂西班牙语,那就活活被坑了呗?(专坑美国人的)
而OTA不会有这种问题,你不管订世界上哪里的机票,都不会让你去读俄语、蒙古语、阿拉伯语等等,而是统一的英语,统一的界面
而OTA还有另外一个隐形的好处。拿Kiwi举例,比如我有一次要订PHX-DEN-PHL的票,在Frontier官网怎么也搜不出来。弄了半天是两段不能联程,必须分开订,这样的话需要$200+. 而Kiwi却能够把两张票merge到一起,最后我只付了$60+, 省下了不少。
所以我一般在外国,短途的$100以下的票,经常会用OTA出。
16.用价格(大概)推断出saver award seat
至于具体航司的常旅客项目是怎么运作的今后会介绍。但是简单来说就是你以为你用里程票白嫖了、赚到了,但saver奖励票其实都是航空公司现金卖不出去的那些座位,所以航司也没亏什么钱。一个航班上的座位分好几个舱,用各种字母代替。但我个人非常反对记什么A, B, C, D, E, F之类的舱位字母,因为大多数人根本听不懂也记不住,除了显摆你自己好像懂得多,没有任何意义。
你现在需要记得的就是根据supply and demand, 需求大航司卖的出去的票,价格自然会被抬高。反之需求量小的票价格会低,自然也就是那些航司卖不出去的票。
虽然上期介绍了cowtool的用法,但那个只基本适合于星空联盟,还有很多航司是搜不到的。用上面这个法则可以大概猜到哪天有saver空位,比如拿UA的SFO-PPT去大溪地的航班举例:
可以看出,11月18, 19, 20这几天的价格很高,22号的价格降下来了。那么输入award search离cross-check, 可以看出确实只有22号这一天有空位,之前几天的都没票:
17.“Fuel dump”
Fuel dump本意指装满油刚起飞的飞机,因为紧急情况需要返回机场,但又因为过重不能降落而在空中盘旋一会把油倒掉的意思。但在机票玩法里,大家知道里程票有些项目会加收很重的YQ, 现金票也如此。但当你的路线复杂到一定程度,电脑的算法会短路直接把YQ给抹掉了,总而造成票价非常便宜的情况。比如说像以下的itinerary, BOS-LIS往返,然后你在下面加一个毫不相干的、6个月之后EZE-SCL的单程 就可能会造成短路
我的态度是这种线路都是各个大佬的看家本领,一般发现了之后都不会说。因为说了肯定很多人去买,很多人去买了之后航空公司肯定马上会发现并修复,就没得玩儿了。所以这个跟我们一般人没什么关系。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Prince of Travel的 Secret Flight Tricks & Strategies
18.Error fare
上面提到的伙伴错误、Fuel Dump实际上都是error fare. 但是error fare泛指任何不该出现的票价,主要是因为1.可能员工手抖少打了一个零 2.电脑系统自己本身的运作导致的周期性故障。这种票航空公司一般是不会认的。
前段时间有个MAD-SCL商务舱往返的bug价票,后来也没有被承认(据说后来还准备上法庭打官司了 详情请见远夏在路上的这篇文章资深羊毛客惨遭滑铁卢:卧底西语维权群,智利法庭欢迎您)
我的态度是这东西要放清楚心态,期望它不会飞,如果捞到了飞了,那纯属侥幸。所以要佛系,不要为这个太计划好酒店和衔接航班,随时被取消了就惨了
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如想看往期的文章,可以点下面: